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商业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57年春季,由海星供销社在场部设小卖部,担负职工生产日用品供应。
1958年,经北安县供销总社审批,农场建起了供销社,担负生产资料与职工生活用供销社设在目前场部,分销店设在十五连、三○五(现在的五连),场部商业员4分销店营业员2名。
1959年,场供销社口号是发展经济保证供应,农场开什么会议供销社都参加,即了解农场生产情况又能保证生产资料供应。根据场的特点,主要收购土特产品,生猪上交226头,鸡蛋、皮张、黄烟、苕条等每年销售额4千元。
从建场开始,每年都开一次物资交流会,以繁荣农场经济为主,把销售积压的收购土特品拿出来,使各生产队都来参加,形成一个集会场面,收入额达到万元左右。
1960年开始,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缺乏,进一点商品就是计划供应,按凭证购买,这就给营业员增加了不少麻烦,如对号查证,上缴领货等。
1963年三分场建立一个商店,六五年一分场又建立了一个商店。这时全场总共三个商店。主要进货渠道是从通北进货。购进的商品主要是满足本场职工的生活需要。
1965年至1970年,一分场商店有职工8人,三分场商店有职工7人,场部商店有职工 15人。
1971年开始至1977年一分场商店有职工15人,三分场商店有职工13人,场部商店有职工42人。
1978年至1985年,全场营业员平均每年在变动不大情况下,营业人员基本稳定在6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