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会活动建场初期,中心任务就是开荒建点。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优质、高效、低耗、安全”为内容的竞赛活动,用竞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个人、小组都制订开荒计划的保证条件,当年建场就开荒16425亩,使工会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57年,场工会配备了2名工会干事,全场269名职工,百分之九十是会员,7个分会,15个会员小组。执行“生产、教育、生活”三位一体的工运路线。围绕我场中心任务制定出竞赛条件,无论人与人、组与组,只要完成保质保量的日工作量就插上流动红旗,及时宣传他们吃大苦耐大劳的先进事迹。同时为了活跃职工群众的业余生活,修建了篮球场,简易的阅览室,春节期间组织了业余演出队,演出了形式多样的自编自演的精采小节目,有些优秀小节目,被选到省里演出。
1958年以后,由于农场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工会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关心群众生活,随时注意解决职工家属实际生活中困难,如1959年12月26日,接收山东移民 49户,有45户安排了土房子住,只有4户住上了对面炕,场给移民解决了3000尺布票,都穿上了棉衣。做到了雨季未到先修整房屋,冬季未到先安排车辆给职工拉烧柴拉菜等,平时工会不用职工找上门就主动登门走访,看到移民不会生炉子就帮助生,饭菜不缺,菜是场子给的,工会建议生产队可不要现钱,在每月工资扣出,菜的价格低于市场。
1962年,全场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实现“五好”(即思想好、劳动好、团结好、学习好、安全好)为目标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在竞赛中,仅积粪肥一项,利用一个冬闲之际,就完成了195221吨(其中土肥就积了30877吨)。施肥面积是1800垧,是播种任务的 70%、青年柳洪兰、赵作兰日刨粪8立方米,展开学赶典型活动,推动竞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场队两级工会组织瘫痪,会员活动全部停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根据恢复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在全场开展了增产节约,为四化立功,创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群众活动。并以九队这个点,用各种形式开展了组与组、个人与个人、同工种与同工种的生产竞赛、当年开荒竞赛、田间收割竞赛等。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全场四个阶段:春播、夏锄、麦收、秋收中,开展阶段小指标百分赛,以流动红旗鼓励着人人为四化立功的先进人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全场各班组普遍展开,并在各基层单位行行树典型,如九队受群众欢迎以身作则的好队长王恒昌,林场任劳任怨的场长许胜吉,第四生产队张继光先进车组等。几年来都是场、局、总局的劳动模范。每年出席全场的先进生产者(工作者)近300人,全场基层工会及时用板报、光荣榜等形式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场工会敲锣打鼓送喜报插红旗,及时向全场广播,在职工大会上表彰了他们,全场出现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局面。
附嘉奖表:
历 年 工 会 经 费 收 支 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