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文娱活动

第四节 文娱活动


1958年,和平、涌泉是赵光农场的两个分场,都分别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宣传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编演各种节目。如歌舞《工地送饭》表演唱《敢叫日月换新天》,小话剧《时代尖兵》等。有时还配合生产、生活到田间、地头、生产队演出一些短小精悍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父女赛车》等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对群众影响很深,除此之外,各生产队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自编自演,没有乐器就自制土二胡,有的用铜盆当锣饭碗当手锣进行伴奏。
  1966年,总场成立了专业宣传队,涌泉(现在的一分场)、双丰(现在的三分场)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隶属场工会,演出节目的内容大体是颂扬毛主席和忆苦思甜节目。如歌舞《在北京的金山上》《我是贫农的好后代》《嫩江的水》、竹板书《吃水不忘打井人》等。
  1967年,3月专业文艺宣传队解散。
  1968年,知识青年大批下乡,兵团组建,以知青为骨干又成立了专业文艺宣传队。主要演出内容是颂扬毛主席,跳忠字舞,演样板戏毛主席诗词歌曲等。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选段,《沙家滨》选段,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赞歌》、歌舞《红军不怕远征难》、话剧《一把米》等节目,特别是样板戏选段和毛主席诗词歌曲,大人小孩都能唱上几段,文艺宣传队当时要求非常严格,行动军事化,经常参加兵团文艺调演,经常去基层慰问演出。各营、各连队文艺活动也比较活跃,到年终还抽调团里搞汇报。
  1973年专业文艺宣传队解散。
  1976年9月,总场又成立了专业文艺宣传队,还是以知青为主体,购买了一些西洋乐器。如:大提琴、小提琴、黑管、小号、拉管号萨克斯等,演出内容以歌舞、乐器合奏、独奏为主体。
  1977年—1978年,知识青年逐渐返城。宣传队又充实了一些当地青年,演出内容开始转化。多数是自编自演的,反映农场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短小节目。如表演唱《四老汉夸农场》、山东吕剧《生产中的一面红旗》、《朝阳沟》选段、表演唱《建设农场三状员》、小话剧《于无声处》等节目。多次参加上级调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和好评。
  1979年,专业文艺宣传队解散。
  1980年,总场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以职业高中学生为主体演出节目内容,歌颂农场新貌,反映农场现实生产、生活如快板书《夸建设》《倒霉》、歌舞《一颗红心献北疆》小话剧《两代人》等节目。同年11月参加北安局在二龙山举行的文艺汇演。荣获全局第二名。
  1981年至1984年,农场文艺活动基本以各学校为主体,排演一些以曲艺节目为重点短小节目。如台弯校园歌曲《我们走在小路上》《乡间小路》《牧羊曲》、舞蹈《采磨茹的小姑娘》《小白兔》二胡独奏《子弟兵和老百姓》《洪湖渠水绕太行》《江河水》、乐器合奏《喜洋洋》《马车夫之歌》《庆“十一”》《彩云追月》小话剧《慈母情》、影腔对唱《农场新作》等,影腔对唱获管局优秀节目奖。
  1981年5月4日举办首次书画展览。展出书法作品74幅。美术作品175幅。
  1982年5月6日至6月30日举行书画展览,展出美术作品186件。书法作品125件,张传江的《考爷爷》《田间小憩》、李忠国的《狩猎》、王中笑的行书草书都受到群众的好评。
  1982年至1985年每年的五月上旬都搞书画展览,共展出美术作品450件,书法作品420余件。
  1983年至1985年,春节期间每年部搞大秧歌汇演,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到大秧歌汇演期间,人山人海,全场部的大人小孩都站在大街上观看秧歌。秧歌队还下到分场、生产队、场直各单位去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1983年至1985年举行了全场相棋赛,参加60多人,获冠军的有赵福祥、张洪福、曾华汉等。  
  1981年至1985年,每年元旦,春节都搞游艺活动。由场工会负责组织广大职工,套圈、猜迷语、答签等。并举行麻将、扑克、各种棋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