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师资队伍

第五节 师资队伍


我场的师资队伍变化频繁,正式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多,教师的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
  1959年至1965年,教师绝大多数是建场初期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当地职工中选配的。有的经过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农场的骨干教师。象场部小学的教师韩淑芝、牟文发都是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老教师和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教师陆续调离了学校,使得教学工作青黄不接。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录用了大批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充实教师队伍。1978年以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据统汁1978年全场有教师222名,其中知识青年占百分之八十左右,造成教育战线师资严重危机。我场通过招考聘用了一批本地青年和外地愿意来农场的教师。这样教师队伍就形成了老教师少,新成员多,有经验的少,缺乏经验多的局面。
  为了增加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由教育科组织从1978年春开始办了教师短训班。学习时间半年,主要学习小学教材与教法,班主任隋振勇任教材教法课,韩普维任数学课,曲友堂任语文课。并对参加学习的教师定期进行考核,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我场师资不足的现状,于1981年7月,又组织了师资培训学制一年。由本场高中毕业生共32人,开设语文、数学、教材教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于秀芳任语文教师,韩普维任数学课教师,曲友堂任教育学,隋振勇任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学。目前师资班毕业的人员除6人调做其他工作外,其中26人任教师工作,其中八人在初中任教。18人在小学任教,大多成为中小学教学骨干。董亚芬被评为管理局教育能手;贾文英、刘菊梅、李亚芳被评为场级教学能手;还有四名进修已达到了大专水平。
  1984年暑假,教育培训中心特请省教育学院沈主任为全场教师讲授了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学习十天,结束时进行考试,平均成绩达八十五分以上,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除了由外地招聘大批教师,本场自培师资,又于年,由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办了中函补习班,为教师考取中师函授奠定了良好基础。参加补习班学习130余人,八四届中函被录取113人。
  自1980年至1985年先后送赵光师资培训班9人,学制一年二井子教师进修校学习半年,15人,内招班进修两年,7人;克山萌芽学校进修6人学制一年;绥化师专4人学制二年;哈师专进修9人,学制二年,呼兰师专8人、学制二年;省中函29人;黑河中函84人;黑河教育学校高函45人;电大学习1人;省广播函授学院8人,1985年高函毕业20人,中函毕业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