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成就全体科技人员在场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以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科为核心发动各业务科研组为解决本场生产发展,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革新,新技术推广及开展科学试验等。
取得显著成就的有:“G~6型联合收割机传动链条改为三角皮带”获省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1963年经科研部门推荐被国家联合收割机厂采用,生产出改进的GL—49B型收割机的传动机构。“小麦耙茬耕法”的采用,节省数为地亩费用4.6元。提高产量百分之二左右。涝年下层地板密度大机械作业不打误。
畜牧兽医上“冷冻精液改良黄牛”提高了群体质量。实现了家畜防检疫疫规范化及稀有元素硒预防上的制度化;农业上低产田改造,复壮培育良种;教育方面质量的提高教学率居北安局前列;医疗上地方病的防治,断指再植成功,输卵管结扎术1007例无事故以及林业“小黑杨繁育”,基本建设双拉式生钢筋混凝土桥的建成,计财“统一审订经济合同”三篇论文推广等。
科学技术工作历年均有成就,1985年以前除获管局以上单位奖励项目外,场内奖励科技成果项目尚有百余项。
附录1 建设农场历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
附录2 获局以上单位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
附录3 科技科、实验站人员组织表
附录1
建设农场历届科技委员会名单
一、第一届一次科技委员会名单
主 席:栾德仁
副主席:杨 刚、董洪生、巴云起
委 员:李可然、潘广和、毛炳富、王 文、徐全荣、孟庆生、王启德 、王 奎、刘盛昌。
注:1980年5月9日~1983年5月27日。
兼技术职称评定
二、第一届第二次科技委员会名单
主 席:(李可然)栾德仁
副主席:潘广和、徐全荣、李海兰
委 员:王 文、毛炳富、巴云起、王启德、王 奎、董洪生、王学军、孟庆生、
刘盛昌、周占彪、孙占峰。
注:①时间1983年3月27日~1985年3月18日
②兼技术职称评定
李可然任五个半月后退出
三、第二届第一次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
主 席:杨玉山
副主席:潘广和、徐全荣
委 员:李海兰、董洪生、王 海、毛炳富、王学军、巴云起、王 文、于洪臣
王 奎、王瑞民、刘盛昌、周占彪、孙占峰
注:时间1985年3月18日开始
四、第三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
科委主席:杨国珍
副主席:周占彪、于洪臣
秘书长:王兴文
委 员:于洪臣、王文富、于秀芳、王兴文、王喜林,王学军 王 奎、毛炳富、
巴云起、任宝山、刘明文、马 玉、周占彪、袁德才、肖钊教、杨玉山、杨国珍。
获局以上单位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
附录2
附表3 科技科 实验站领导人员表
一、科技科:
历任科长(副科长) 历任时间
杨 刚 1979年-1983年
李海兰 1983年8月-1985年6月
王兴文 1985年7月 2实验站: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
国家招聘、定聘和统配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