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六节 自然资源
一、森林资源
场内有天然次生林3524公顷,主要树种为柞、桦、杨等阔叶混合林,每公顷蓄积量为10立方米左右。
1983年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林业局按林权划分政策上报地、省林业部门批准,已将尾山农场境内林区划给农场经营,并发给林权证。
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着天然次生林,以柞、桦为主,在山脚、坡地、山间生长着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榆树等树种。在平地散生着除柞、桦、杨树外,多为灌木丛,成片分布。灌木以榛柴、苕条、柳条为主。
建场初期,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现森林蓄积量较少,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幼林和近几年栽植的人工林。
二、动物资源
场内水源较充足,草木繁茂,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建场初期,野狼成群,昼夜到处觅食,随时可见。还有野猪、黑熊、狍子、狐狸、貉子等。
在水库及水泡中,有野鸭、麝鼠等栖身于水中洞穴。大地冰雪融化,春风送暖,百花盛开之际,从大江南北飞来的鸟类达数十种。大雁成群结队栖息于麦地,燕子筑巢于各家房檐之下,山林里有布谷鸟、啄木鸟、三道眉、画眉鸟、鹌鹑。还有为数很多的留鸟栖息于此地,如:山雀、野鸡、猫头鹰、啄木鸟、麻雀、乌鸦等鸟类。
三、植物资源
本场天然生草地,面积大。随着逐年的开垦,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现有沟塘、草山、草坡、水线两侧及低洼地草原总面积为5754公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草为小叶樟、大穗草、苔草等植物。群落分布在低洼地及水线两侧的湿地上。由于地势低,水源充沛,草势生长茂盛,密度大、产草量高、再生能力强。小叶樟精心调制后的干草,不仅草质柔软,而且营养丰富,颜色鲜绿,气味芳香,是牲畜很好的饲草。覆盖率高达96%,生长株高80—100公分。
根据1983年草山、草坡资源调查,鉴别出有名称的草有 104种。其中主要是小叶樟、大穗草、苔草、黄瓜香、蓬子牙、羊胡草、野火球、蚊子草、地榆、五花草等。
山林中蕴藏着许多的山产品,较珍贵的有猴头、木耳,基数较多的有蘑菇、黄花菜、蕨菜等。
在山林深处,山脚坡地及山沟旁,生长着众多的中草药。主要有:党参、沙参、黄花、五味子、芍药、桔梗、车前子、草参、蒲公英、龙胆草、达子香。
野生花果品种繁多。有都柿、山丁子、山葡萄、榛子、山里红、刺玫果等。尤以榛子为最多,林地、荒地、道旁、沟边、到处皆有。此物混生于林内、草原,生命力极强,成片生长。每当成熟之际,家家户户上山采集。除自食外尚有部分出售,每年可外销20余吨。
四、水产资源
场内设有河流及湖泊,仅有沟塘水泡20余处,面积为2600公顷。这些水泡都分布在集水线上,水量大小,受降雨量影响。
1975年,利用自然地形,人工修筑了一座“三七”水库,水面面积 190公顷,蓄水量1022万立方米,占土地总面积的 0.63%水库及水泡里盛产鲫鱼,1986年年产量为2650公斤,其次是川丁子、柳根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