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土壤与施肥 第五节 土壤与施肥
一、土壤
农场地处高寒地区,分布在丘陵漫岗上的耕地占80%,耕地面积为182 712亩,其中黑土占50%,暗棕壤(黑砂土)占30%,淡棕壤(黄砂土)占 10%,沼泽土占8%,草甸土占2%。年降水量一般只有450~550毫米,并且经常发生春旱。
二、施肥
1984~1990年,农场每年培肥地力面积占耕地的25%左右,其中:秸秆还田占10%,施有机肥面积占10%,压绿肥面积占5%,达到 4年培肥地力一次。3种培肥地力的方式可以互有增减,但总面积不能减少。使用的化肥有尿素、磷酸二铵、三料,还有磷酸二氢钾。
1998年是用化肥量最多的一年,全场年用化肥量达4 229吨。
1999年,在施肥上减大肥、增小肥,发展因土配方施肥。实施大豆、小麦、甜菜配方施肥,应用绿丰素、磷素活化剂、尿素长效剂等科技措施。扩大麦秸还田面积。
施化肥方法,主要是做种肥和苗期追肥。1984~2000年历年农作物施化肥量见表2—3。
农作物亩施化肥纯含量统计表(1984~2000年)
表2—3 单位:斤/亩
多年的实践使农场领导认识到,只使用农机对农作物进行健身防病是不够的,还要应用高科技新技术,为此对农作物进行航化作业。飞机航化具有喷洒均匀、保墒、抢农时、效益高等特点,使农场种植业生产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于是在1964~1966年在三队、1980~1986年在一队、1998~2000年在四队修建了简易飞机场,面积为 600米×60米。航化主要任务是对小麦、大豆追肥、防病、灭虫,提高粮豆品质。1984年以来航化面积为:1984年,小麦92 925亩,大豆59 845亩;1985年,小麦97 790亩、大豆65 292亩;1986年,小麦93 502亩、大豆74 080亩;1998年,小麦84 092亩、大豆98 677亩;1999年,小麦 102 837亩、大豆84 972亩;2000年,小麦89 107亩、大豆93 60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