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4年,农场有中学 1所,其中职业高中在已开设的农机、畜牧、林学等专业基础上,又增开了农学、毛纺、文秘等专业。场直小学 1所,基层生产队小学教学点12处,全场实行“六三”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随着全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场直有4个公办幼儿园,共有教师8人,保健医1人,保育员1人。各生产队也开办了托儿所,平均每队有幼儿10余人。
1987年 9月,第一生产队教学点由于生源减少,地理位置距场直较近,因此被合并到场直小学。此时,基层生产队小学教学点变为11处。1988年,中小学在校生不断减少,中学的办学规模最大时,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共有学生1 200余人,教师 105人;小学在校生减少到1 277人,但适龄儿童入学率升至99.8%。
当年,农场对幼儿园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定额补助,经费包干。
1992年,中学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 595人,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这时职业高中又开设了家电维修专业。小学有52个教学班,在校生 849人,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
1993年冬,小学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1994年 3月,农场为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整体办学效益,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撤销了全场11个生产队小学教学点,将所有学生集中到场部小学就读,实现了集中办学。当时的荣军小学校共有教学班19个,在校生 817人,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行政人员5人,工勤人员26人。集中办学后,有住宿生150多人,场直和附近生产队学生走读。农场中学共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486人,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行政人员 8人,工勤人员31人。场幼儿园也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有6人下岗,4人退休,公开招聘园长,肖金善任园长。
1994年秋,职业高中停止招生,农场中学只有初中10个班。
1995年7月,场直幼儿园搬迁到机关老招待所处。
1996年秋,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要求,实行“五四”学制。小学的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同时升入初中,六年级毕业生编入三年制初一两个班,五年级毕业生编入四年制初一两个班,开始向“五四”学制过渡,到1999年秋季过渡完成。
1997年3月,为九三分局素质教育活动月,农场掀起中小学素质教育转轨宣传学习高潮。6月,场教育科,中、小学分别派出 1人参加九三分局组织的鸡西素质教育考察团。同年,农场出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全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从此拉开帷幕。
1998年,场直幼儿园实行园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上岗人员采取聘用、雇用、承包形式等。从1999年开始,幼儿园实行企业化管理。
2000年,农场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先后为中小学投资建立了语音室、微机室,更新了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实验室及部分教学设备。农场的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课外活动,营造素质教育氛围。是年,中学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414名,其中住宿生79人;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行政人员8人,工勤人员7人。小学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487人;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行政人员5人,工勤人员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