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低标准 瓜菜代

第二节 低标准 瓜菜代



  1961年至1963年,我国遭受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国际上的某种原因,使经济建设遇到严重的困难,1961年,红五月农场也遇到严重的旱灾,粮豆平均亩产124 斤,小麦平均亩产115斤,亩产低于遇洪涝灾害的1957年,为建场六年来产量最低的一年。上级为了完成粮食征购指标,给农场下达了不切合实际的粮食征购任务,造成了农场口粮紧张,把农场的口粮供应标准,无论职工、家属一律压缩到每月十八斤成品粮,每人每天平均只有六两,这就是农场的低标准、瓜菜代时期。为了解决口粮不足,用大豆脱谷后的豆皮子和玉米做“代食品”。有的单位吃麦麸子,造成便秘、大便不通。有的单位把小麦磨碎,连麸皮吃了。除口粮之外,副食供应也相当紧张,豆油由过去每月半斤,减为每月二两;棉布由过去每人每年二十多尺,减为每年每人七尺。这对地处高寒地区的人来说,是不够用的。为了弥补口粮的不足,在这一时期,农场根据上级指示,用“瓜菜代”的办法,渡过缺粮难关。瓜,即角瓜、窝瓜等各种瓜菜品种;菜,即各种蔬菜山野菜及土豆;代,即农副产品经加工的代食品。本着“农忙吃干、农闲吃稀”的原则,调剂职工粮食供应标准。在当时,除粮食之外,机械零件和所用油料供应也相当紧张,农场的农机具和油料大部分依靠进口。由于国际上某种原因,零件和油料停止进口,造成农机具和油料短缺而停车。农场为了维持生产,用农场舍不得吃用的鸡蛋、土豆、鸡、猪、白酒、粉条等物品去外地换回急用的机械零件、油料和维修工具及原料,为此,受到了上级的通报批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上级通报批评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评说,但当时农场领导的出发点,是为了党的事业,是为了维持农场的正常生产,解决暂时存在的困难。在这时期中,也发生了少数农场职工拿摸公家粮食,饲料等现象。农场对他们有的进行大会批判,有的甚至为此开除了场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场把这些当成历史原因造成的错案给予平反纠正。这一时期,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上最困难的时期,也是红五月农场建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农场党委根据上级要求,对全场职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开展了爱国主义的形势教育,教育全体职工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体谅国家的困难,顾大局,识整体,为党和国家分担困难。要使全体干部和职工“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困难条件下,努力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生产任务,能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战胜困难做出了贡献。党委在进行形势教育的同时,还采取了对比方法,一是用眼前农场存在的困难和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比,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装备精良的敌人,在长征路上,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红军和志愿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爬冰、卧雪、吃草根树皮、嚼鞋底皮带,冰雪就炒面,通过对比使职工感到我们现在的困难和革命战争年代相比是小得多的。二是和旧社会吃糠咽菜的生活比。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请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职工,给职工讲他们在旧社会肚无饱食、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通过对比,使职工们体会到,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是共产党把我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我们今天的困难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是前进中暂时出现的困难,使职工们看到困难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三是农场情况和城市供应情况相比,我们农场虽然粮食供应量减少,但还有许多可以食用的农副产品和瓜菜可以代替部分粮食,而城市就没有农场这个条件。通过对比,使职工明确了农场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困难,号召大家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勒紧裤带,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度难关。号召大家尽管在我们口粮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支持比我们受灾严重的地区和城市人民。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这时期要起带头作用,做群众的表率,农场并安排了职工农闲季节开展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扭转农场亏损局面。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委召开了国营农场工作会议,这是省委总结国营农场几年来农场工作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明确国营农场的性质、地位、明确今后的方针和任务,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达到认清形势、总结经验、鼓足干劲、争取丰收的目的。农场党委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迅速贯彻到广大职工中去,作为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