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生活日用品的变化

第五节 生活日用品的变化



  建场初期,单身职工,只有一套行李,一个小木箱,职工带手表的极少。职工结婚,不置什么家俱,一般是一对木箱,一个碗架柜,一张饭桌。六十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进货极少,要凭证供应;六十年代后期,知识青年来场,都从家带来木箱或皮箱,职工开始制作立柜、写字台等家俱。七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在农场普及。八十年代,家俱及日用品向高档次发展,职工家庭制作衣柜、沙发、酒柜等。有的制作多用组合家俱,日用品向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摩托车新四大件发展。
  全场截止到1986年9月,有手表4,600块,除了职工之外,中学生、家属中戴手表者屡见不鲜。全场有自行车2,040台,缝纫机1,538台,电视机1,549台,收录机322台,洗衣机1,043台,摩托车60台,照相机25架,电风扇17台,电烤炉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