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序言

序言



  《红五月农场志》(1987~2000)初稿撰写已经结束,应编纂委员会之邀,为本部志书作序,我欣然接受了。
  风吹青山山更青,雨打桐花花更红。诚然,红五月农场从改革之初走入改革攻坚,从改革攻坚又走到世纪末的2000年。农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着很多挑战和机遇,面对着很多困难和希望。全场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为农场经济振兴和各项事业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发挥了聪明才智。在这14年间(1987~2000年),农场在分局的领导下,坚持走改革之路,以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企业管理,改变多年来的粗放管理模式;建立家庭农场,从根本上调整利益关系,变“两给”为“两自”;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增加生产活动的科技含量,从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这些年来,农场施行规范化管理,推行刚性预算,在农场管理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资料显示:1988年,红五月农场国内生产总值 816.8万元,人均纯收入1 051元;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 154.3万元,人均纯收入 3 906元。这一丰硕成果的取得,凝聚着农场几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同时,也是全场职工群众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这也是我认真品读这部志书初稿的内心感受。因为这部志书初稿真实地反映了农场14年间的变迁。
  修场志,示当年,激励后人永向前。我深信这部志书一定能为今后农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编写该部志书的过程中,有些退休老同志牺牲个人时间和利益,无偿为史志办提供材料。对此,我代表农场表示感谢。同时,也向为这部志书做过有益工作的所有同志致谢。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完全相信,全场广大干部职工一定会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走上全面奔小康之路,一定会用多彩的画笔书写出更加绚烂的下部志书。
                                   潘雨江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