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概况

第二节 农业概况



                  第二节 农业概况
  一、产量增长情况
  20世纪80年代前期(1981~1986年),农场粮豆平均每亩单产 140公斤。其中,小麦亩均单产161公斤;大豆亩均单产109公斤;玉米亩均单产192公斤;甜菜平均每亩单产980公斤。
  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1990年),农场粮豆平均每亩单产 162公斤,比80年代前期增长15.7%。其中,小麦亩均单产192公斤,比前期增长19.2%;大豆亩均单产120公斤,比前期增长10.1%;玉米亩均单产219公斤,比前期增长14.1%;甜菜平均每亩单产1 060公斤,比前期增长8.2%。
  20世纪90年代前期(1991~1995年),农场粮豆平均每亩单产 170公斤,比80年代后期增长4.9%。其中,小麦亩均单产 202公斤,增长5.2%;大豆亩均单产132公斤,增长10%;玉米亩均单产202公斤,增长-8.4%;甜菜平均每亩单产931公斤,增长-13.8%。
  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6~2000年),农场粮豆平均每亩单产 182公斤,比90年代初期增长7.1%。其中,小麦亩均单产204.2公斤,增长1.1%;大豆亩均单产 160公斤,增长21.2%;玉米亩均单产297公斤,增长47%;甜菜平均每亩单产1 775公斤,增长90.6%。
  水稻开发:1991年,农场成立水稻办,下设两个水稻队,开始较大面积的开发种植水稻。由于经验不足,水稻每亩单产仅200公斤左右。因此,水稻队于1994年解体。
  油菜生产:1987~1996年的10年间,有 9年均种植了油菜,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过关,机械不配套,致使单产不高或丰产没丰收,亩产低的年份不足20公斤,高的年份也不足 100公斤。
  (详细情况见1987~2000年各作物面积、单产、总产情况表)
  二、各作物种植比例情况
  1990年前,小麦约占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大豆占36%左右,玉米占2%左右,甜菜占6%左右,油菜占1%左右。
  1991~1996年,小麦占总播种面积的43%左右,大豆占43%左右,玉米占 10%左右,甜菜占4%左右。
  1997年以后,小麦仅占总播种面积的35%左右,大豆占50%以上,玉米占5%左右,甜菜占4%左右。
  三、1987~2000年自然条件及年景情况
  1987~2000年14年间,降水正常的年份(降水在450毫米左右)有6年:1987、1989、1992、1994、1995、1996年;涝年有 6年:1988、1990、1991、1993、1997、1998年;旱年为1999年和2000年两年。2000年,从全场降水量上看是462.1毫米,属正常年,但其降水全部集中在8月以后,实属旱年(详细情况见1987~2000年气象条件表)。
  从历年各作物产量上看:1998、1999、2000年三年为欠年;1989、1992、1997年三年为平年;其余8年均为丰年。
  四、14年间主要农业战略
  1987年开始,农场第二次兴办家庭农场,由于机制不配套,改革不彻底,家庭农场只维持了两年又恢复成以生产队为经营单位的模式。
  1990年,全面兴起“科技兴农战略”。年内,大力推广应用了多项农艺新技术。
  1991年,垦区又制定了 《1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规划》,使农场农作物产量又大幅度提高。
  1987~2000年间,又多次完成了农牧渔业部和省农垦总局级大豆、甜菜、玉米等作物“丰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