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6~1992年,农场畜牧业发展正处于低谷时期,到1992年,农场奶牛存栏仅有890头。
  1993年,农场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优化农业、发展牧业、启动两业,农场发展靠规模,职工致富靠庭院,五企兴旺靠转制”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奶牛业为龙头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提出了饲养万头奶牛、10万头猪、百万只鸡的奋斗目标并开始运作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从1993年开始至1995年3年建成奶牛新区三条街60户;建成占地4 320平方米,长60米、宽12米、高2.8米的青贮窖6座;建占地面积3公顷的贮草站1处,并安装了30吨位的电子地量衡;购进了德国产自走式E281青贮收获机1台和多台饲草切割揉搓机。
  1996年,在分局投资建成了年加工能力为9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同时,对双A鸡厂规模进行了扩大,由场内养殖扩展到齐齐哈尔市第一重型机械厂和嫩江等地,形成了孵化、冷冻、销售于一体的格局。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农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职工收入。
  农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职工饲养奶牛,并筹建了万头奶牛饲养基地。
  1、出台优惠政策:
  干部买奶牛“买一送一”政策;外引奶牛落户政策;养奶牛批合同工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养奶牛优先分配工作政策等等。同时,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到奶牛新区养奶牛的职工,农场每人每年给补800元,连补3年。在这些政策的拉动下,农场奶牛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外购优质奶牛。
  从1993年开始,农场外购北京奶牛372头、山西奶牛 200头、齐齐哈尔市奶牛150头、安达和富裕奶牛200余头。
  3、在政策的拉动下,农场奶牛存栏有了大幅度提高。1993年底,奶牛存栏为1 440头;1994年底奶牛存栏为1 680头;1995年底奶牛存栏为2 009头;1996年底奶牛存栏为2 600余头;1997年底奶牛存栏为3 010头。由于饲养、育种等技术原因,1997年农场淘汰200余头劣质疾病奶牛。从1997年到2000年,由于机制完善、政策调整、技术管理和饲养水平的相应提高,农场奶牛存栏始终保持在2 500头以上。农场不断出现奶牛饲养大户,带动了全场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