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交通工作

第五节 交通工作



                  第五节 交通工作
  1997年,红五月交通科根据九三农垦交通局下发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转变职能,合理调整机构设置,压缩事业经费支出,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竞争机制,实行层层聘任,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大胆起用能人,改变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传统观念。2000年,交通局把有改革意识、有开拓精神,能打开工作局面的 1名路政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干部之间有了竞争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事业心, 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1997年4月,交通科和所属公路站引入风险机制,科长聘用科员、公路队长;公路队长聘用养护职工,实行风险抵押,使工作人员和承包者同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个人利益和事业利益挂起钩来。到2000年,仅在机械维修上就为交通科节省几万元,以往需进修理厂修理的机车,都是驾驶人员自己修理,既保证了机车的正常使用,又为交通科节省了资金。在公路维修上改革旧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聘任制的同时,全面实行合同制,自行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养护指标。实行超标有奖、达标保基本工资、完不成定标处罚,责任到人,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客运站、货运站与交通科彻底脱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交通部门只对客运站、货运站进行行业管理。运输业改革后转变了经营观念,发展多种经营,走多元化产业结构之路,打破了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国营、集体、个体三者一起上,走集团化运输。到2000年,九三运输集团迅速成长壮大。改革使交通职能发生了变化,并不断完善,对容易产生钱、权交易的“票、证、费”采取权力分解和分权制约的办法,实行“征、管、查”职能业务三分离,将原来“一揽子”行业管理业务分岗定责,紧密衔接,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1998年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征费工作更加完善,并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箱、监督台、意见簿,每年公开向社会承诺,使交管人员的秉公执法、遵章办事增加了透明度。
  人员教育培训:1997年后,为提高交管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交通科除派人参加总局、分局交通局组织的学习培训外,每年举办两期“四有”、“四职”教育培训班;每月进行两次法律、政治理论、文化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党的方针、政策和十五大精神;开展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三讲”教育。每年每人写出学习心得两篇。每年,对货车驾驶员和客运司乘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优质运输、运输法规、政策教育两次;对危货运输人员培训教育一次。主要学习的内容有: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管理规定》、《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章》、《客运服务质量标准》、《“三优”、“三化”服务标准》、《黑龙江省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和上级部门有关客货运输管理上的文件等。
  1998年开始对公路养护人员和义务路政员加强了培训教育,使义务路政员、养护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学习培训的内容有 《公路法》、《黑龙江省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基础知识》、《公路养护操作规范》等。
  1997年,红五月交通科和公路站,参加了分局交通局组织的《公路法》知识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