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统战工作

第五节 统战工作



                  第五节 统战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上级要求,农场党委把统战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1984年,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与宣传部合署办公,部长由宣传部长兼任。农场统战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港、澳、台胞、海外侨胞、侨眷待遇,促进沟通和联系,为侨务对象、少数民族子女升学出具证明等;做好民族和宗教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推举地县政协委员工作,做好统战人士扶贫帮困工作,做好民主党派和非党知识分子工作,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农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渠道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这既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农场统战工作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根据党委提出的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增进团结,化解矛盾工作,调动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为农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
  1990年,农场对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及其亲属、外籍华人亲属和台属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是:农场有归侨2名、侨眷2名、港澳亲属3名、台属8名。农场根据上级统战部的要求落实了统战人士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1991年 4月,统战人员许志成的二哥许国藩先生(台湾省“立法院”专员、九级文官)由台湾来农场探亲,分局党委副书记朱勉及分局统战部的领导来农场看望许国藩先生,农场党委热情接待了许先生。许国藩先生临行前说:“农场的发展实在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有些地方的发展几乎超过了台湾,尤其是农场的大机群真气派。”
  1991年,农场对侨情进行普查。孙善品、刘仁广被评为九三侨情普查先进个人。
  1993年,农场加工厂职工、统战人士李忠昆的父亲李奎照先生由台湾来农场探亲,受到农场党委的热情接待。
  2000年,农场三队职工、统战人士赵振刚的叔父赵树桐先生由台来农场探亲,受到农场党委的热情接待。
  1992~2000年期间,每年元旦或春节前,农场党委都召开统战人员茶话会或座谈会。许志成、鄂宝柱等10名统战人士代表参加会议。在每次会议上,统战人士都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他们还在会上抒发对党、对社会主义以及对农场的真挚感情。
  1995~2000年,为扶持统战人士致富奔小康,经统战人士个人申请,农场统战部把关,分局统战部审核批准,分别为统战人士刘致民、赵振刚、李振生、鄂宝柱、 于亚圣等累计贷款5万元,扶持他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特色经济。农场总结的《如何做好新时期统战扶贫工作》的经验,于2000年在总局统战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0年,农场统战部与劳资科勾通,为归侨张桂兰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根据《归侨、侨眷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落实了张桂兰的工资待遇。
  在民族事务管理上,农场统战部认真落实《关于少数民族和归侨、侨眷子女参加高考等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分别为归侨张桂兰的女儿、达翰尔族鄂宝柱的两名女儿在高考前出具出了证明。他们的女儿相继考上了大学。
  1992~2000年,农场每年春节前,走访慰问 7至10户统战人士家庭,并为他们送去面粉、大米、猪肉等慰问品。
  2000年,在农场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共69人,占农场总人口的2.4%,其中满族50人,蒙古族6人,回族4人,达翰尔族 9人。少数民族科级干部3人,股队级干部4人,一般干部10人。各民族间都能互相敬重,和睦相处,积极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农场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进行较晚。1993~2000年,先后推选了嫩江县第七届政协委员郭长义,第八届政协委员于亚圣。政协委员于亚圣关于维修双山至嫩江县公路的提案得到了嫩江县政府和县政协的重视,此提案给予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