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兵工作
第三节 民兵工作
第三节 民兵工作
一、组织落实
1986年,按照中共中央中发[1985]年22号文件精神和九三管理局人武部的指示,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合理布局、均衡负担”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对农场原有的民兵组织进行全面调整。
1986~1993年,根据总局、管局两级人武部民兵整组工作会议精神,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为原则,对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全场有建制民兵组织21个,民兵总数1 248人,其中基干民兵644人,民兵干部105人,基干民兵班54个;普通民兵604人,普通民兵班51个,储备兵员57人。
1994~1997年,为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按照省农场总局军事部和九三管局人武部的要求,对基干民兵进行重新编组。红五月农场和尖山农场组建基干民兵第三营,营部设在红五月农场,人员编制207人,营长由孙宝成担任,副教导员由史孝杰担任。
1997~2000年,根据分局人武部对民兵组织实行调整改革的精神,对基干民兵做了适当调整。撤销了红五月农场与尖山农场组建的基干民兵第三营。红五月农场重新与跃进农场组建基干民兵第一营,营部设在红五月农场,人员编制 229人,营长由赵清义担任,副教导员由史孝杰担任。
二、政治落实
1986~1996年,民兵政治教育主要是根据上级不同时期的指示精神,结合当时的形势,坚持每月上一次政治教育课。1997年以后,民兵政治教育紧紧围绕“政治合格”这一根本要求,从深化教育改革入手,使民兵教育走上了规范化的新路子。农场各民兵连设有政治教育办公室、教育领导小组、辅导员、国防教育园地、政治教育考试卷,并采取建立“民兵政治教育日”制度,确定每年的3月20日、6月19日、8月 1日、9月20日为民兵政治教育日,以强化对民兵的政治教育。
三、军事落实
1986~1997年,民兵军事训练主要根据管局人武部的有关指示精神,每年4至5月,在全场各民兵连抽15名基干民兵参加统一组织的规范化训练,每次时间为15天至20天。同时,管局人武部每 4年组织一次有各农场参加的大型民兵军事会操。会操主要有民兵基础、越野、射击、战术等科目。
1998~2000年,分局人武部重点以抓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对口分队训练为主。红五月农场没有训练任务,每年农场利用民兵整组对基干民兵进行1至3天队列训练。
四、民兵“六个五”活动
农场武装部根据民兵“六个五”(五项民兵号、五个带头、五支队伍、五有、五共、五护)活动的基本内容,结合农场实际以点带面,使民兵“六个五”活动落到实处。农场成立“六个五”活动领导小组,制作了“六个五”活动一览表和电视宣传专栏,动员民兵积极参加“六个五”活动,充分发挥了民兵在农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农场成立20台民兵号车组,在生产第一线以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业绩为农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为了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农场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制定战备预案,发挥了民兵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击队的作用。在民兵连队积极开展了“四兵”活动,即栽民兵树、修民兵路、种民兵花、修民兵园。1986~2000年期间,全场修民兵路19条,计 8 200延长米;栽民兵树15 300棵;种民兵花890延长米。同时在 “六个五”活动中开展了“十百千”活动,即十大标兵、百名能手、千名带头人活动。1997~1998年,农场民兵被分局人武部评出标兵5人,致富能手100名,致富带头人320人,充分发挥了民兵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