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设规划

第三章 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



                 第三章 建设规划
  1990年,农场党委制定了《关于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千分达标升级竞赛实施细则》。1990~1993年,结合九三管局精神文明建设“八五三”规划制定了农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994年,农场党委结合管局精神文明建设“长城”规划,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3225”工程发展规划》。1995年,农场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爱我农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教育活动的通知》。1997年,农场党委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实施方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工程方案》和《小城镇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同时,下发了《文明单位、文明户、卫生达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1999年, 农场党委根据九三分局党委的要求, 结合农场实际,制定了《红五月农场1999~200第三章建设规划0年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和《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远景目标规划》。从1990~2000年,农场党委按照阶段规划严格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使农场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了有序发展的轨道。
  根据九三管局精神文明建设“八五三”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分四步走:第一步为打基础、抓重点。1990年,全场 70%以上单位晋升管局级文明单位,有两个单位进入标杆队。各单位把为群众办实事、搞好公益事业和环境建设做为文明单位建设的突破口。第二步为共同努力,全面铺开。1991年,文明单位的创建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均衡发展,不留死角,重点突出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全场 80%的单位进入管局级文明单位,生产队100%达到农场文明队的标准。农场5至6个单位进入总局级文明单位,农场申报总局级文明单位。第三步为创成效、有突破。1992年,全场 85%的单位进入管局级文明单位,50%进入总局级文明单位,20%进入省级文明单位,农场进入总局级文明农场。第四步为齐发展、争达标。1993年,实现“九七五”奋斗目标,即:全场90%的单位进入管局级文明单位,70% 进入总局级文明单位,50%进入省级文明单位,把农场建成省级文明农场。规划中还对 3年内每个单位要达到的文明单位级别、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划。此规划由于当时受管局“八五三”规划的影响,制定的标准过高,没有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