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建设
第八章 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
第八章 环境建设
1987~1989年,环境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纳入农场党委、农场工作的重要日程。
1990年春,农场党委书记耿希良、场长王绍库在全场职工代表大会上明确表态:“要把红五月农场彻底从脏、乱、差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此后,从场部到各生产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环境建设高潮。环境建设从规划入手,以第一生产队为典型,各单位按规划要求,拓宽场区、队区街道,扒牛棚、猪圈和仓库,植营区绿化树。经过 1年的努力,全场环境建设有了很大改观。
1991~1996年,农场按照“知难而进,量力而行,少花钱多办事;抓重点、破难点、净化家园;义务建、制度管,绿化香化不能变”的要求,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各农业生产队把家属区街道全部砂石化,多数生产队实施“板杖子”工程,全场环境建设起色很大。1994年夏季,九三管局在红五月农场召开了环境建设现场会,荣军、大西江、尖山、鹤山、跃进等农场主抓环境建设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宣传部长参加了会议。
1996年,农场下发了《关于场区一马路管理规定的通知》和《环境建设方案》。1997年,农场下发了《居民“十不准”守则》和《细则》。
1997~2000年,农场环境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净、齐、美”:一是在“净”字上下功夫。全场达到“五无”,即:无垃圾堆、无积水、无杂草、无白色污染、无散放畜禽。二是在“齐”字上下功夫。场部和生产队达到功能区整齐,实现“五线”的目标,即:杖子一条线,院墙一条线,路沟一条线, 仓房一条线,绿化树一条线, 柴草定点集中堆放一条线。三是在“美”字上下功夫。场区、队区栽好营区绿化树,栽好、种好各种花卉。
2000年夏季,场部二、三马路和家属区纵向街道全部重新铺上了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