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点燃希望之火点燃希望之火

文征

点燃希望之火点燃希望之火



                 ——记十六队党支部
                  周海波 王长海
  三年前的十六队,队里亏损,职工挂账,发不出工资;三年后,它一跃跻身于全场的先进行列,被管局命名为文明单位,队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管局先进党支部标兵,1991年被评为总局先进党支部,并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峰回路转,面貌巨变,是谁创造的这种奇迹,全队职工群众无不称赞有一过硬的党支部和一批好党员。
  过去一直处于全场中游的十六队,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年亏损达26.5万元。全队参加麦豆种植和承包甜菜的121名职工中,有108名挂账,挂账金额高达35.7万元,平均每人挂账 3 308元。致使生产队出现了“人心散、地减产,群众不服管、领导工作难”的被动局面。1990年初,农场党委对该队领导班子亮黄牌:如果到年底不能扭转局面,班子主要领导就地免职当工人。
  面对人心浮动,人心思走的局面和上级的黄牌警告,队党支部一班人开始思索,能否改变落后面貌,党支部、党员干部能否挺起腰杆,能否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是关键。因此,只有把压力变动力,把灰心变为信心,把良好的愿望变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队党支部一班人本着生产规模早调整,生产措施早落实的原则,过了正月初五就开始安排春耕的各项准备工作。说起容易做起难。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承包土地的挂账太多,有8户挂账超万元的被称为“八大金钢”,18户挂账超过5 000元的被称为“十八罗汉”。出现了多种地多挂账,不种地不挂账的非正常现象, 职工对种地失去了信心。90%的职工不想入大组承包,有十几户想搬到别的队,还有的要外出经商干临时工。用职工群众的话说是:能走的走了,不能走的放挺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不抓紧时间做好春耕的各项准备工作就有种不上地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队党支部一班人采取多登门、多谈心、多带头等方法,做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和树立信心。为了动员机务人员归队,他们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有的多达十几次。职工们想,十六队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队领导就是说出花来我们也不干了。
  要想把好的愿望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得从自身做起。党支部班子成员制定了十条守则,并严格执行。到场部开会骑自行车,不雇小汽车;不大吃大喝。仅此一项就减少支出 3万元。春天选豆种,豆种送到谁家都不愿意干,党员、干部带头选,职工群众也跟着干起来,很快完成了选种任务。种子公司送来一车小麦种子,职工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卸车,几名队干部包下了卸车的任务。由于党员、干部处处带头,群众的心终于收回来了,干劲也起来了,很顺利完成了播种任务。夏锄季节,大豆铲草任务分到了各家各户,最荒的地分给了党员、干部。党支部书记林双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家的小菜园没夹也没种,爱人一生气三天没给他做饭吃。生产队长、共产党员高英和职工一样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职工群众看到了农作物的长势,看到了党支部一班人的工作热情,信心更足了,干劲更高了。
  为了使更多的职工脱贫,队党支部根据每个职工的挂账情况,采取整体和重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扶贫。整体扶贫就是对参加集体承包的职工进行帮思想、帮技术、帮管理、帮物资,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实行科学种田。重点扶贫就是对挂账较多的“八大金刚”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促其尽快脱贫。
  为了解决群众买仔猪难的问题,队里出车到60多里远的克山县北兴镇买回 157头仔猪,80户职工每户平均饲养近2头,仅此一项每户收入就达六、七百元。
  对种甜菜户给好地,优先供应化肥,优先给播种,调动了积极性,种菜户做到三铲三趟,使甜菜获得丰收。
  对挂账较多的“八大金刚”,根据挂账户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政策优惠和技术扶贫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扶贫。对挂账超万元的“八大金刚”之一的张秀文,队里把40公顷地培肥地力的任务承包给他,每公顷培肥经场验收合格后返给 150元钱。张秀文带领全家起早贪黑地干,40公顷地验收全部合格,仅此一项收入即达6 000元,加上1公顷地甜菜和两头奶牛的收入,当年就还清了挂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努力,全队大豆亩产 131公斤,比上年增产52公斤;小麦亩产比上年增加了1905公斤,劳均收入4 099元,人均收入1 992元,108名挂账的职工100户还清了欠款,欠账“金刚”和“罗汉”没有了。
  队党支部在带领职工治穷致富的同时,花大力气治脏治乱。由于前两年生产的倒退,加上对职工思想教育的放松,在十六队“五风”盛行。一是偷摸成风,二是赌博成风,三是大吃大喝成风,四是自由散漫成风,五是懒惰成风。环境建设也落后于场内其他队,牲畜散放粪便满街,只要下点雨就无法走路。队党支部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对党员干部进行“三基本”教育,对职工进行“三热爱”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对青年进行“四有”教育,在全队职工群众中多次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知法、懂法,人人遵纪守法的好风尚。
  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队党支部和群团组织积极开展互帮互助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学文化学技术岗位练兵活动,各种体育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陶冶了职工群众的情操,提高了职工思想素质,增强了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对消灭五风起到积极作用。年过半百的老机务工人张修森,过去打麻将耍钱在全队出名,罚款他也不在乎。队里建起职工之家吸引了他,成了职工之家的积极分子,再也未去赌博,年终评比时他的车组被评为先进车组,他本人被评为场劳动模范。
  为了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局面,队党支部制定了三年规划。他们本着义务建、制度管的原则,组织四次大会战,先后出动1 940人次,清垃圾 2 400立方米,拉砂石3 750立方米,修路11条,植树700株,达到道路平整砂石化,家属区洁净化。
  无儿无女的退休职工隋信美,有一次病倒了,生产队长高英亲自为他张罗 400元钱,送他到场部住院,由于治疗及时很快恢复了健康。1990年夏,场工会组织老职工到五大连池疗养,队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隋,老隋手中没钱,党支部书记林双拿出 200元,党员田运民拿出300元,使隋信美及时到五大连池疗养。
  经过不懈的努力,十六队的五风变成五兴,一兴团结互助,二兴勤俭持家,三兴无私奉献,四兴庭院经济,五兴文体活动。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十六队党支部一班人没有满足,没有停步,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坚实迈进。
  (本文选自1992年中共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组织部编印的《先锋之歌》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