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面上社教
  1964年2月19日—3月24日,农场进行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成立了社教运动办公室。2月初,部分场领导、科、大队级干部参加了省公安厅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农场根据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对于运动开展,本着先骨干,后一般的原则,先后分两组集中轮训,共参加学习的干部387人。其中:场级5人,科、大队级38人,一般干部344人,占全场391名干部中的98.8%,对干部轮训,分四步骤。既:第一:动员报告,宣读《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后十条),讲解文件。第二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摆敌情揭阶级斗争盖子。第三步,场领导洗手洗澡,群众进行帮助“搓背”。第四步,进行自我教育,当时总结运动成果:煞住了歪风,发动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阶级斗争观念,坚定了无产阶级立场,划清了敌我界线,放下了包袱,加强了改造工作,有力的打击了敌人。
  二类分子(犯人,刑满就业农工)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在第一期干部轮训结束之后,于3月6日开始,24日结束。
  根据公安厅指示精神组织一批干部,以分场和直属大队为单位集体宣读和讲解中央文件(双十条)按中队划编学习小组,由干部在场,指定记录人员进行学习。全场共参加学习的犯人2.067人(17名犯人在外地治病未参加学习)占犯人总数的99%,就业农工共2307人(请假未归场的111人,上山采伐14人未学习)占农工总数的94.8%。二类人员对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双十条),在思想方面有不同反映,当时内部总结分三种情况。第一种:多数接受改造,认罪服法,表现较好,敢于暴露真实思想,拥护双十条。第二种:部分不认罪,表现不好的,通过学习表示认罪,老实的接受改造。第三种:少数顽固不化反抗改造分子,表示沉默或不敢暴露思想。企图过关。
  面上基本工人和职工家属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分别由干部召集学习中央双十条。他(她)们都提高阶级斗争观念,和二类分子划清界线。  
  点上四清
  1966年2月,山河社教团七星泡社教工作分团进场,开展点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7年1月17日撤出,历时近一年。
  社教队进场后,广泛地发动群众,宣讲和学习中共中央二十三条,大唱忆苦思甜。颂扬二十三条的歌曲,全面开展加强阶级斗争的宣传教育,先后召开各种大学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论述和老三篇的学习会,掀起了揭发、检查以“四清”(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为内容的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全场参加学习的干部565人;工人1,725人,家属1,749人,占干部,工人、家属的99%。
  3月份开始。先组织领导干部“洗手洗澡”,给一般干部“顺水洗澡”。在进行洗澡过程中,社教队实行群众、干部、社教队三结合,帮助干部“洗澡下楼。”社教分团,在总场机关大礼堂召开“典型引路”洗澡下楼大会。在解放干部“四不清”问题的同时,串插进行民兵、妇女、共青团组织整顿和建设以及干部参加劳动等工作。到7月份,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基本解决,对全场干部除5名干部划类另做处理外。其它435人,一、二类干部先行解放;三类干部114名,批深批透的占80%;四类干部11人。进行斗倒斗臭。  
  从7月份转入以清经济为重点,掀起了学习和讲用毛主席著作第二次群众高潮。全场召开大小讲用会达120次,在破私立公的讲用会中,仅10天时间,40多人新交待了经济问题,达四千元。在原来清出的一万二千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一万六千余元。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发表后,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结合在一起,掀起学习《十六条》的高潮,放手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揪出了重点人31人,在一定的群众会上做了检查和批判。
  10月份,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社教分团发动群众点火横扫四旧。1967年1月17日,社教工作队撤离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