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
1966年5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团尚未撤走,结合“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以扫“四旧”的形式开始了。首先场部中心校学生组成了“红卫兵”组织,批斗了校长周维民。八月,组织了“赤卫队”,会同学校的“红卫兵”组织扫“四旧”,改七星泡农场为“东方红农场”。这次扫“四旧”撕毁了部分戏装,因为戏箱内装着毛主席的绣像,便视为对领袖的不“忠”,当即以反对毛主席的罪名,揪出了党委书记姜焕帮,政治处主任曹辅生,管教科长李润田,宣传干事鄂凤太,并给姜焕帮带了高帽,在俱乐部“游街”。
8月27日,在俱乐部召开了七星泡农场“文化大革命”点火大会,各分场均设分会场,在这次大会上,宣布七星泡农场“文化大革命”开始,当场以走资派的名义,揪出支队长李子元,以牛鬼蛇神的名义。揪出了计财科负责人孙森。会后,写出了全场第一张大字报。
10月16日,在教工作队的支持下,成立了七星泡农场“文革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25人组成。事后,成立了“赤卫队”等群众组织。
12月末,中央关于劳改农场可以同社会一样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下达后,场直机关首先成立了“红色造反团”,在俱乐部召开了“夺权大会”。
1967年1月17日,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撤离农场。在上海所谓“一月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全场共成立七十六个(包括3065,部队转来的三个队)造反组织,开始了派性斗争,原来成立的“文革委员会”同时自行解散。各级党政组织全部陷入瘫痪,揪斗各级干部之风,波及全场。分场的干部几乎全部被揪斗,批判。其中不少人带了高帽和受到不同程度的体罚。
2月7日,由机关“毛泽东思想红色造反团”倡议,共十八个群众组织组成了“毛泽东思想红色联合总部”。
3月18日,驻场军管组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召开全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管教、生产两个班子,后改为生产、管教、政工、总务四个组。
5月23日,机关“红色造反团”、中心校“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造反团”等三个团体倡议,同全场二十六个造反组织联合组成“井岗山红色造反团联合总部”(简称红联),这个组织被军管组认定为革命“左派”组织,并在军管组支持下,始终左右着七星泡农场的“文化大革命”形势,4月至5月,“红联”先后四次批判“党内最大的走资派”,上挂下连,召开大会七次,批斗了姜焕帮、李子元、李森等场领导。
截止6月5日,全场成立造反组织59个,有1,522人参加,其中“红联”联合了26个造反组织,有547人参加,占全场参加造反组织总人数的34%。
7月,机关“春雷”造反团和汽车队的“一、二七”造反团联合改为“长征兵团”。是七星泡农场在观点上与“红联”相对立的最大的造反团组织。
9月份,按黑龙江省保卫组、劳改组的决定,将原十二分场(公安部机关农牧场)移交给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一师,到12月20日全部移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