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第七节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1972年,在原十分场(现二十二队)修筑奋斗水库,调动80人,八台拖拉机,干了七个月,因故停工下马。
  1972年7月,飞机灭草观察地形时,发现科洛河南岸有一片可开荒的荒地,面积很大,1974年春,根据上级林山上,地下川的指示,党委决定开发该片荒原,并组成由唐兴武为首的领导班子,唐兴武为总指挥,张凤祥为大队长,于保良为副大队长,调集两个中队和一批机械,人员全部住进帐篷。从4月1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支帐篷,埋锅灶,当天完成宿营的准备工作。4月2日正式开始烧荒,当年春开春播5550亩,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基建用料的拉运,只有过去毛道泥泞难行,为克服这一困难,唐兴武亲自带队,一点起床,两点正式开始工作,一天往工地上送三顿饭,工地上机声轰响,人声鼎沸,全力以赴的大干苦干,只用一天时间,就修成了一条近六公里的农田公路,保证了运输的畅通,当时李昌局长向总局领导汇报说:全线一次成功,你看看这干部,高大钧局长感慨地说:“这样的突击战还了得,恨不能搬座山啊!”
  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住的帐篷又冷又潮,没有食堂,就在外面围着锅吃,有时刮大风天冷,饭凉又混进泥砂,实在难以下口。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丝毫没有影响开荒建点的进度。到8月13日,59天时间,盖起12栋房屋,平均4.9天一栋房舍,速度是十分惊人,当年开荒14,460亩,开挖了五里地长的排水渠道,当年春天种了175.5亩的西瓜,秋后获得大丰收,供应全场,北安也来车购买,经过一年的苦战,一个近一万五千亩地的农牧结合的生产队基本形成,创我场当年建点,当年完成基建任务,当年粮食自给有余的样板。
  1975年冬,根据上级“农业学大寨”的指示精神,变冬闲为冬忙。集中四千余人,开始开挖奋斗渠的工程,从十一、二岁的小孩到年近60的老人,从知识青年到“五七”队家属,各行各业都参加大会战,党委书记刘玉珊每天步行到工地,副书记刘殿义老当益壮,生病不下火线,七分场知识青年学习了“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知识青年代表给毛主席和党央的一封信”后,扎根农场学大寨的决心更坚定,他们新年春节不回城,大干一冬春,为开挖奋斗渠做出了贡献。经过40余天的苦战,开挖土方31万立方米,相当于建场以来农田基本建设土方总和,使涝洼塘的水排入渠道,水位显著下降,新开荒3,000亩,又重新种植了水稻,开挖奋斗渠的口号是,面迎风雪站,脚踏冰雪干,干群奋战100天,明年任务冬春完。
  在开挖奋斗渠的同时,东风灌区续建工程也开始进行,东风灌区系在原基础上扩建的,水库投产后,1967年春初建东风引水总干。1968年续建,全长9.5公里,配有五条支渠,进行小面积灌溉。1974年和1975年经过两年续建,共建成千、支、斗各级渠系总计166条,全长164.5公里,共建引水渠总干交叉工程三座,引水支渠闸门十座等大小构造物366座,总投资45万元。但因设计不尽合理,排水不畅,种植水稻产量逐年下降,全部工程废弃不用,造成很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