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两个文明一起抓
第十一节 两个文明一起抓
1982年2月,农场召开工作会议,宣传部部长郭清江作了《加速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地扎扎实实的开展学先进,创六好竞赛活动》的报告。对本场今后如何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详细阐明了建设两个文明的意义和目的。号召在全场范围内普遍开展学先进、创“六好”活动。同时制定了“六好单位”“六好家庭”“六好科室”“六好学校”“六好卫生院、所”“六好干部”“六好党员”“六好工人”“六好团员”“六好服务员”“六好财务人员”“六好干警”等十二个方面的开展竞赛评比条件,使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学先进,创“六好”为具体内容,蓬勃开展起来。
同年,中央发出了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规定每年三月份为文明礼貌月。本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迅速开展活动,在职工中开展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教育,各党、团支部都成立了帮教小组,以团员为首的送温暖小组等各种组织活动遍地开花,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改变了广大职工及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涌现了许多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职工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加速农场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都迅速提高了,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建设,使各项生产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83年12月,在场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党委副书记李长江作了《关于清除精神污染的意见》的报告,指出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在群众中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清除这些精神污染,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得以实现,所以必须清除。使人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抵制资产阶级的精神污染,坚持不懈地开展学雷锋和“五讲四美”树新风活动。
积极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为使广大职工成为有文化的一代社会主义新工人,结合精神文明的建设,1982年冬,农场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全场各单位都普遍成立了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绝大部分青年工人都踊跃参加文化补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增大科学知识,为“四化”多做贡献。1983年春天,职教办举行第一次考试,有797人参加,其中669人获得了补习证书(初中)。1984年初进行第二次考试,有680人参加,其中599人获合格证书。同年场直夜校增加了高中班,有学员50人。1985年进行了第三次考试,有694人参加,经过多次补习、考试、全场青年工人有65.1%的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获得了合格证书,有482人经过考试获得了初中补习合格证书。职工业余补习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职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工人的文化水平,对职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从事技术革新运动,加速农场的各项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1982年开始,各单位都设立了图书馆(箱),文化活动室和广播室。1984年以后,各种活动室改为“职工之家,”、“民兵之家”,增加了活动内容。随着大批老干部离开工作岗位进行休养,又增设了“老干部之家”。开展了象棋、克郎棋、扑克、麻将、乒乓球、篮球等比赛活动。职工的业余文体活动空前活跃,农场工会组织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各基层单位文体活动的开展。
1984年5月4日,农场团委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灯火晚会。在会上,团员青年进行了跳舞和歌颂比赛。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充分显示了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新面貌,在同年10月举行的“国庆”35周年的晚会上,场直团总支和团委再次组织青年举行集体舞和交谊舞晚会。使青年的舞会由家庭走向社会。进一步活跃了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抓全面,不搞单打一,改变两层皮的现象,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农场的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大搞场区文明建设。
1983年农场制定了《七星泡农场党政干部抓文明场队建设百分考核奖励办法》提高了领导抓文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大搞综合治理,对全场场区、队区137条主干路,重新进行规划、铺修,共动用砂石5,000立方米,修建花坛250多个,成立清洁队、组35个,进行卫生清扫工作,保证场、队区的环境卫生。
1984年3月30日,农场重新制定了《七星泡农场公共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对家属区的道路、砂子、排水沟等重新进行了规划。制定了修路、垃圾堆、柴草垛的整修、堆放标准。对家庭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制度做了详细规定。并号召家属对鸡,鸭、鹅等实行圈养,不许散放,保证场区卫生。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场的住宅区卫生面貌和全体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场区道路平整清洁,那种到处是垃圾,遍地是猪粪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广大群众人人讲礼貌,守纪律,先进模范人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充分显示了全场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为“四化”多做贡献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