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第十二章 农机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1955年9月建场,未设机务管理机构,1956年的开荒播种等机耕任务,由嫩江北安两个开荒大队派出的机耕队承担,原虎山农场由马继英、孙继臣、王世忠(政治队长)任队长,七星泡农场由吴国范任政治队长,孙俊杰任队长,丁身森为副队长。
  1957年机耕队划归农场领导,负责人没有变动。
  1959年格球山、虎山、七星泡三场合并为七星泡农场,成立机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孙继臣,工作人员三人。
  1960年设机务科,副科长孙继臣,工作人员2人。
  1962年,机务科迁到修配厂办公,副科长孙继臣,工作人员3人。
  1963年,机务科更名为机电科,副科长孙继臣,工作人员3人。
  1965年机电科合并到生产科一起办公,机构改名为生产科,科长郭恩吉,副科长孙继臣(负责机务),下设农业、机务、林业、畜牧等专项工作人员。  
  1967年下半年成立生产组,组内设2人负责机务工作。
  1968年,由技术员李秉仁在生产组内负责机务工作。
  1973年4月—1978年3月农场重新成立机电科,副科长孙继臣,工作人员四人。
  1978年四月,为了和上级主管单位对口,机电科改为农机科,科长陈会友,副科长秦学秋,工作人员6人,兼管科技工作。
  1979年陈会友调出,孙继臣调入任副科长,秦学秋仍为副科长,工作人员6人,兼管科技和交通监理工作。
  1981年,秦学秋调出,李志调入任副科长。
  1982年孙继臣任机务科长,李志任副科长,成员6人。
  1983年3月,农机科副科长杨长春、农机、交通、科技三种业务统归农机科管理,工作人员7人,其中一人是交通监理,一人负责全场的科技工作。
  1983年12月,农场体制改革,成立农机公司(将原生产科、农机科合并)。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第一副经理李志,副经理杨长春、董礼兴、李关兴,公司下设生产办、机务办、统计办,工作人员12人。
  1984年末,农场改为劳改农场,农机公司撤销,改为生产办,生产办主任李关兴,副主任李奎山、董礼兴,工作人员5人,其中1人负责全场的科技和各种专业学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