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机革新 1956年,为使在生荒地上播种谷子效果更好,在马拉播种机上加改小铧,谷子播幅宽度为10—12公分,同年为增加开荒翻垡效果,在大犁犁壁上加长燕尾,使扣垡效果更好。1958年,随着大跃进形势的发展,农场也开始搞风力化、绳索牵引化、运输轨道化,由机务科在三分场修理所搞了绳索牵引犁,人力小型小麦收割机等。1959年,对全场所有的拖拉机,进行喷水节油改装。1960年,农场派人去勃力县参观,回场后试制木制脱谷机,由于结构不合理,试用一阶段即行报废,同年场部修配厂为解决部分齿轮及零部件的热处理问题改出反射渗炭炉,解决了当务之急,同年修配厂还对Ks—07、sL55/50两种机车的支重轮进行浇铸加固,解决了零件不足问题。1961年,凡尔麦特柱塞奇缺,三分场修理所技工李井云用Ks—07柱塞经磨制改制凡尔麦特柱塞成功。1962年,李井云设计改制的为机车予热的蒸气加热炉成功,其文章在《机械工人》杂志上发表,在全场推行封闭式加油,同时修配厂制造出东方红高压油泵卸装工具。1963年农场试制第一批红星2.4钉齿耙,开始进行小麦、大豆的苗期耙草,康检阶段,对GT—4.9联合收割机进行了大豆低茬收割的改装。进行了割晒架的无过桥改装。对GT—4.9联合收割机的第三清洁室进行了改装减少了粮食损失,六队改制出了平堑沟机。播种机改单箱为双箱。同时推广播种机硬式联结,制造使用螺旋式大豆选种机。进行了GT—4.9的无动力驱动改装,在十九队首先试制了靴式开沟器,为大豆施肥解决了难题。十四队开始对GT—4.9联合收割机的木翻轮进行改装,同年改装的还有大豆随播随起垄。对滚筒的钉齿也进行了改装,改装了杂余收集器。各分场先后制造出搅龙式粒肥挤压机,和联合收割机的茎杆升运器的改装。1975年,修配厂改制出第一台无动力疏苗机,并在全场大豆地推广使用,达到队队普及,八队利用废料改制第一台上囤机。各分场改制2l铧犁,改制出晒场装车机。场修配厂制造出饲料粉碎机,畜用青饲料打浆机,离心式喷药泵等,各队用马拉式收割机底盘先后改装20余台太阳灶式颗粒肥机。农机科在各队搞了大豆限深播种及深施肥改装,修配厂改装三向反斗车,五队李康民改制了电子自动定量灌袋机,同时将GT—4.9的割台全改为3.6米割台,改出第一台E512小拾禾台样品1981年在检修中,搞了东方红54型增加到65马力的试验,改制了东风收割台校正台,改装E512低茬收割装置39套,GT—4.9联合收割机改东风护刃器,制造了E512防滑链、并写出论文在北大荒农机上发表。为防陷抗灾,先后改装了E512前双轮防陷,E512后轮加大防陷,E512偏牵引,GT—4.9前双,轮防陷,东方红链轨板加宽。修造厂自制耕耙机,东风联合收割机过桥校正台。制造了播种机大排肥量装置,进行了大豆深侧施肥的改装和轻耙尼龙垫瓦代替木瓦的试制。附: 历年拖拉机作业统计表1、2(历年)拖拉机作业统计表
 |
|
(历年)拖拉机作业统计 表2
注明:26队两台延拜因1984年没有计算在内。6队、28队延拜因1985年没有计算在内。
附:历年联合收割机作业统计表1、2 (历年)联合收割机作业统计 表1
(历年)联合收割机作业统计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