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畜牧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发展概况



  1955年10月从外地购进一批役马,供运输使用,共433匹。黄牛58匹主要为菜牛,还有3头奶牛。1956年马增加到2,185匹,黄牛130头,奶牛16头,同时购进16支绵羊,230头猪,110只鸡,9只鸭,了5只兔,进行试验性饲养,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有价值的材料,根据饲养结果,11月份,建立一个小型种畜场,以繁殖为目的。解决猪源,供各分场饲养。
  到1958年,畜牧业发展较快,马存栏已达2,304匹,黄牛8648头,奶牛31头,羊138只,猪2,990头,家禽发展到2,124只,兔128只,蜜蜂也发展到69群,各分场均设畜牧点,相当于生产队级。1960年除马因大部分是外购的,不适应当地条件死亡较多,1958年减少597匹外,其它各种牲畜都大幅度增加,黄牛1,074头,增加82%,猪3,338口,增加145%,奶牛43头,增加26%,羊305只,增加190%,家禽7,279只,增加342%。  
  1961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由于饲草饲料严重不足,致使牲畜大批死亡,除黄牛死亡较少外,其它畜禽死亡50%以上,家禽由于没有饲料,大部宰杀,使刚发展起来畜牧业面临严重的危险局面。
  1963年至1970年,侧重发展养牛养羊,使之面临崩溃的畜牧业又有很大发展,到1970年末,黄牛发展到2,834头,增加271%,羊存栏4,323只,增长14.5倍,猪存栏3,642头,增加11%,马匹存栏1,027匹,增加28%。
  1974年,纪念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一封信”发表十五周年,农场决定畜牧业要来一个全面大发展,总汤成立领导小组,重新组建畜牧科,各分场有一名领导专抓畜牧工作,并配备有畜牧千事,各生产队设专职畜牧队长和防疫员,从上至下在全场形成一个完整的畜牧管理防疫系统,形成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体制。由外地引进种鹿,开始发展养鹿。1975年又增加养鹅、养兔。在十四队建起一座砖瓦结构的大型养猪场,其它生产队同时建起许多石头猪场,养猪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1978年我场畜牧业首次减亏12万8千元,有四队、二十五队、六队;水利队等四个养猪队作到养猪盈利,当年上交国家肥猪2,04G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生猪存栏突破万头大关,达到12,033头,各生产队先后建立起一栋4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产仔室,共建31栋,肥猪室47栋,620平方米,饲料室和猪舍食堂4栋,1,230平方米,羊舍8栋,1,920平方米,羊产仔室一栋200平方米,给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由于畜牧业连年亏损,政策又不稳定,按上级亏损行业要关、停、并、转的要求,大砍畜牧业,牛的繁殖群被拆散卖光,各分场各生产连队掀起一股卖牛、卖马、卖奶牛的风气,母猪群被砍掉,羊也逐渐减少,年末马仅存栏288匹,比1978年减少270%,黄牛存栏655头,减少111%,奶牛仅剩五头,生猪存栏4,469头,减少169%,羊存栏4,694只,减少8.4%,为了使这样的局面得到控制,党委决定成立畜牧公司,保住了部分母猪群,成立专业队,基本上解决了农场猪源和肉食供应,马、牛、羊等还在逐年下降,到1983年末,马存栏117匹,黄牛存栏214头,羊3,318只,鹿286只,鸡鹅由于赔钱全部砍掉。
  1984年至1985年,农场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畜牧业是亏损行业,无人愿意承包,使养牛,养羊业受到影响。1985年末,马的存栏仅剩45匹,黄牛103头,羊1,693只,家禽200只,但个体畜牧业都有很大发展。年末个体黄牛存栏584头,羊存栏1,742只,家禽总数已达51,761只,养兔、养马、养貉业也都有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