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造林绿化

第三节 造林绿化



  根据该地区干旱多风的特点,农场造林大都选在春秋两季,春季为主。抢早不抢晚,因适时造林,土壤水分挥发少,宜于成活,但树苗起用困难,苗圃提前在头年深秋起出落叶松苗入窖保管,以确保第二年早春植树用苗。一般在4月10日—5月5日,过晚一部分苗木萌发幼芽,影响成活。春季多栽落叶松和杨树母根,秋季在10月10日—11月5日,这阶段大部分栽植树令在7年以上的松杨树苗,春季栽植的多为防风林带和在宜林荒山拉沟造林,个别也有在边角地块栽种用材林。秋季多利用冻前挖好树坑,待结冻10公分以上挖冻坨栽植大令松树杨树,栽后及时灌水,第二年化冻随化随踏实,成活率在90%以上。这段多栽植四旁绿化林。春季造林,特别注意整地,要求选择已耕翻耙碎的地块,造林设计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块和坡度走向,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在靠近天然次生林区的地块,一般采用以地块长度走向为主要设计基点,以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对于一些不利于机械作业地边角地块。采取退耕还林的方法,全部植上用材林,在树种选择上,把喜光喜肥的落叶松造在山坡和中心主林带上,把鱼鳞松造在山角和边角地块上,因鱼鳞松耐碱耐潮湿,薪炭林大部栽植在低洼沟塘地段,树种选用速生高产的白皮柳。
  二、因害设防:
  根据气候特点,春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在设计防风林带时,除个别地块过于狭长外,主要林带的设计都与主害风向垂直,以达到防止风害的效果,个别坡度较大地块在林带设计上也考虑到防止水土流失,林带间距大都与机械作业相吻合。一般为14个往复302米,为机械作业打好基础。
  专业化林场建立后,造林队伍扩大了,开始了宜林荒山植树。一般采用机械拉沟栽植,这样即可控制草荒,又可保持水分,树种多为落叶松和樟子松。1984年荒山植树13,357亩。1985年荒山植树11,425亩,两年植树双过万,创农场建场来年植树最高纪录,在防风林带植树,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穴栽法。就是用人工挖好树坑,栽上幼树,随之踏实。另一种是拖拉机牵引四铧犁把经过整地的地块再耕翻过来,幅宽1.4米、在犁过的土壤面墙上,把杨树母根或落叶松树苗栽入土中,杨树母根一般接近地表或稍露出地面即可,落叶松苗露出地表是树苗高度的一半,然后再用犁复土。以此类推,一般每条林带5—6行,栽完用拖拉机链轨往复压实,每次压两行。近年来在耕地上植树,大部采用此种方法,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