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加工 建场初期,粮油由嫩江县供给。1957年成立的联合加工厂,当年建成米面车间,逐渐增加了糖果、肥皂、糕点等项目。1971年又新增加了冰棍生产。1974年增加了挂面生产。
一、面粉生产:
1957年成立加工厂,设备有三盘立式石磨,一台打米机,一台扒皮机,一台石头碾子。由6个犯人当班生产,每班三人,工作12小时。产量较低,只能供应六分场、七分场、八分场、场部。
1967年,扩大生产,在原厂房安装了宝鸡产的150型成套面粉加工设备。粮食进出全靠人工扛抬,日产面粉4吨,再加上五队、十队、十九队三套小设备,基本上满足了全场的面粉供应。
1981年,开始筹建新的面粉加工车间,引进了成套设备,并破土动工建设厂房。1983年安装机械设备及取暖设备。1984年、10月26日一次试车成功投入生产。
车间厂房五层楼房,全部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各工序全部自动化,全体工作人员47人,两班生产,日产面粉60吨,面粉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还能生产精粉。
二、豆油加工:
1971年以前,分场也有豆油加工点。加工厂的豆油车间在现在加工厂院内。搬杠式榨油机,手工操作,大锅蒸料,每班有6个犯人,两班生产,日加工黄豆2000斤左右。
1970年,为了提高豆油产量和质量,加工厂派人外出学习,并要来了机械图纸。1971年由修配厂参照图纸自己加工制作了设备,由李景云主持安装,建成新的榨油车间,共6排垛,大饼每块21斤,出油率9.5%。结束了人工搬杠式的笨重生产方式。各分场的豆油加工全部都集中到加工厂。
1982年由修配厂重新改造了旧设备,新增加了两排垛,改过去的大饼为小饼,每块14斤。豆油产量、工效,出油率都有所提高,年产豆油由原来的95.5吨提高到155吨,出油率由改造前的9.5%,提高到10.7%。
三、白酒生产
1958年在加工厂院内盖起了酿酒车间、土房、大锅生产,手工操作。
1969年,原七分场新建了现在的酒厂,设计能力日产白酒1,000斤,实际产量只有700斤左右。七分场撤销后,酒厂移交给畜牧队。1984年移交给工副业公司。1985年工副业公司解散,酒厂归加工厂领导。酒厂的产品主要是场内自销,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高。1985年末,停止生产。
四、糕点生产:
1977年,加工厂重建糕点车间,由修配厂自己加工制造了土烤炉,产品品种有麻花、饼干、桃酥等五个。
1985年,加工厂派人到哈尔滨学习糕点制作技术,改造了旧设备。使糕点品种增加到20个,年总产量达到17吨,产值达27,000余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现在加工厂有面粉、豆油、酒、糕点、冰棍等车间。1日厂房全部更新完毕。总建筑面积达6,144平方米,工人160人,其中管理人员14人,积累了固定资产,原值1,262,807.04元,净值1,082,836.41元。28马力胶轮车2台,15马力小四轮一台。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人人干劲大增,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开展来料加工。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最近几年连年盈利。
附:加工厂主要产品历年的产量产值表: 加工厂主要产品产量产值表 (吨、万元)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