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55年9月建场时,在现场部西大岗三叉路口处,就地取材建了三个半地下的地窨子,其中犯人住两个(包括犯人大伙房)。职工住一个(包括办公室和职工食堂)。
  1956年,犯人大批进场,职工也不断增加,是建场铺点时期,春季扩建南、北站(南站现十七队,北站现十二队)。农场负责基建的三个小队。每个小队各负一个站的房屋建筑,各站分别建犯人监舍九栋(包括大伙房一栋),职工用房两栋(含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家属宿舍六栋。场部建办公室两栋,合作社一栋,职工单身宿舍一栋,职工食堂一栋,豆腐房一栋,家属宿舍十栋。以上建筑,均系土坯拉哈结构。同时还建一栋砖木结构的职工浴池,(现场直中学学生宿舍)。  
  1957年,将原有的基建队分成两个基建中队,基建一中队负责场部建房,基建二中队负责建四分场(现十九队),场部建土坯拉哈房有酒厂三栋,物资库一栋,小卖店一栋。砖木结构的有油米加工厂一栋,面粉车间(现发电厂)一栋。  
  1959年春,自行设计的砖木结构一千二百平方米的二层楼开始动工,同年“十一”竣工交付农场机关办公使用。
  1960年,计划建五百九十二平方米的二层楼招待所,打完地基后,由于主管部门不批而被迫停建。至1963年改建平房(现招待所房址)。
  1962年动工并建成一千零二十五平方米的教学二层楼一座。
  1964年为解决全场建房用砖问题,建成有十六门轮窑的东砖厂。
  1975年破土动工建成有二十四门轮窑的西砖厂,1976年竣工并投产使用、同年还建成五百多平米的汽车大修理车间。
  1976年—1983年较大型建筑有五百多平方米的商店,一千多平方米的医院门诊部,二千多平方米的六层楼面粉车间。
  1984年,破土兴建四千多平方米,容纳一千四百名学生的教学楼,1985年农场改变为劳改农场后,因劳改局不投资,使教学楼建设被迫停工。
  1971年—1985年,由于农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原有不足三万平米的水泥晒场,已远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尽量减少损失。新建水泥晒麦场近九万平方米,累计达117,23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