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渔业

第三节 渔业



  一、机构沿革:  
  1964年前,东风水库的自然鱼,未有专业机构管理,唯有各分场派二至三个捕鱼工到水库捕鱼,供分场食用。夏季,七分场三中队(2名杂工)负责管理水库,组织会捕鱼的犯人,另星捕鱼,队长陈波、薛贵玉、张开兴。
  1965年水库归总场技术室管理。主任唐兴武。成立打鱼队,队长陈波,把全场会打鱼的犯人十余人集中到打鱼队。
  1966年成立水利队,队长张延满,陈波、王发。捕鱼工二十余人,五只捕鱼船。
  1968年整顿机构,把菜队、东砖厂、皮铺、渔业队归王水利队领导。  
  1970年水利队为场直科级单位,主任马凤岭,大队长陈建海、张延满,下设菜队、东砖厂、捕鱼队。  
  1974年总场成立工副业大队,水利队归工副业大队领导。
  1975年工副业大队撤销。水利队书记张井库,队长张延满。
  1977年水利队改为直属大队,总支书记王幸艳,大队长唐兴武。
  1982年成立工副业公司,下设菜园队、捕鱼队、工副业队。总支书记王连成,经理唐兴武,副经理刘化南、史洪滨。
  1983年成立水产公司。总支书记马万财,经理唐兴武,副经理卢森堡,1985年总支书记马万财,副经理阎玉华,下设渔业队,队长宫永喜,副队长唐洪文。  
  二、鱼的养殖情况:
  三座水库养鱼,以东风水库发展养鱼为主,养鱼有效面积为7,700亩。1967年前,由于养鱼设施不配套,基本上是以自然生长的狗鱼、鲫鱼、老头鱼、白漂子、泥鳅鱼繁殖发展为主。鱼产量逐年增多。1961年至1965年的统计,年度鱼产量由42.000斤,增至102.000斤,从1958年开始逐年从江苏省芙容县养殖场,购进鲢鱼、鳙鱼、草根、鲤鱼、五昌鱼等(春片和秋片)鱼种放养。截止1965年,购买鱼种放养,共达1,759.61万尾,由于放养鱼种,总产量明显提高,1980年至1983年,平均日产量1,500斤,一次拉大网捕鱼高达37,800斤。1980年,捕捞成鱼52.4万斤,亩产达到71斤,仅鲫鱼就捕捞20余万斤,占年度产量的50%左右,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的四倍,盈利14万元。荣获九三局“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红旗和板石沟水库于1984年先后开始养鱼。
  三、鱼的养殖设施:
  1964年前,仅十余名捕鱼工,五只船,捕渔挂网十余片。从1966年,为了发展养鱼,达到捕捞工具配套,逐年增添设备和捕捞工具,鱼船十二只,捕鱼工30余人,捕鱼挂网400片。于1972年建造一处240平方米鱼库。1978年购置1200米长拉鱼大网一套。1983年购买机船一只。1982年至1984年间,修建五百亩放养鱼苗场(107座养鱼池),建造274平方米鱼场办公室一栋,购置水泵九台,座浆机六台,粉碎机一台,饲料澎化机一台,设立小型化验室一处(水质化验鱼体解剖)50吨冷库一座。配有养鱼技术员一名。
  四、鱼的养殖管理。  
  鱼产量的提高和提高鱼的成活率,实行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方法,大至分成五个方面:
  1、除害防况越冬管理
  狗鱼是养殖鱼中一害,它吞食幼鱼影响其它鱼类生长。当春季冰开化时,有意降低库区水位,使侧库边水草露出,破坏狗鱼产卵,并集中网具捕捞。从而使小型野杂鱼得以生长。坚持控制越冬密度,越冬水位和水中氧气含量,历年一月破冰,用水泵扬水,实行局部循环水补氧,另外推除雪露出冰面,用生物增氧法,增加水中含氧量。保证鱼类安全越冬。
  2、坚持捕大留小,输捕输放,控制网具尺寸和捕捞规格。
  3、提高苗种自给水平,鱼繁殖期,禁止捕成鱼,禁止到产鱼场捕鱼。
  4、放养鱼苗。带水卸,投放时间用网箱暂养,恢复鱼体快,受害少,提高成活率。
  5、建立鱼苗越冬池、养鱼池。自1983年开始自养鱼种,生产秋生鱼种170万尾,解决了鱼种的自给。   历年鱼产量及产值统计表       单位:万元


东风水库历年放养鱼种统计表       单位: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