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交通运输

第二节 交通运输



  一、汽车队  
  1957年3月,劳改局汽车队解散,把汽车全部分到了农场,从此分来三台汽车有了汽车运输。当时,汽车由嫩江办事处主任曲恒录代管。
  1959年,格球山、虎山、七星泡三场合并,成立了一个汽车队,王建堂任大组长,仍由办事处主任代管。
  1960年,汽车调回农场汽车队,由原劳改分局车队的李友才任队长,王建堂任副队长。
  1962年,汽车队由加工厂领导,杨风升任书记,周维民任主任,财务核算由加工厂会计负责。1963年,由供销科科长王连成领导。
  1964年,汽车队独立核算,刘清瑞任指导员,任振家任队长,设统计、出纳员,核算员、采购员,不设会计,财务支出,经济收入盈亏情况全由场财务科管理,1965年,汽车队设会计,行政上仍归供销科领导。
  1981年,为适应改革的形势需要,农场成立运输公司,由王元通任书记兼第一副经理,徐荣义、李存福二同志任副经理,马万才任副书记,公司下设两个运输队,一个修理队,一个道桥队。
  1984年7月27日,王元通任书记,徐荣义任经理,运输一队、二队合并。
  二、汽车运输发展概况
  建场初期,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是畜力车,农场的一切生产、生活物资用马车从嫩江县运来,农场的生产运输任务都由畜力车完成,场外大量物资由德都、嫩江两地用汽车在冬季运输。
  1957年,嫩江劳改分局汽车队解散以后,我场分得三台汽车,3个驾驶员、3个助手。其中:两台柴油车,一台汽油万国车。3台汽车的车况都不好。由于公路当时不能通到场部,所以汽车就停在嫩江办事处,由办事处主任代管。  
  1959年,格球山、虎山、七星泡农场三场合并,汽车增加到8台。其中:中依法3台、大依法1台、万国车2台,介母西2台,同年,用1台大依法车从鞍山钢铁公司换回1台解放货车,车况很好。
  从1961年至1964年,大量新车进场,运输力量增强,一部分老式汽车报废,其中:中依法3台、万国车2台。
  1967年以前,汽车队以进口的布切奇汽车,南京产的嘎斯车为主,只有少量的解放车,运输能力较差。每年大忙季节都要向上级请求汽车支援,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
  1973年,国拨黄河八吨车两台,有四个分场各配备汽车4—6台。
  1975年至1979年进解放牌汽车28台,使汽车队拥有汽车89台。
  1980年,又进了国产新型车东风140型货车10台,进口吉尔货车10台,至此,汽车队拥有各种运输车辆109台。分场汽车队撤销。
  1982年,对老型汽车,经申请批准报废20台。
  现在汽车队拥有各种运输车辆75台,汽车修理间两栋,建筑面积1,147.8平方米,停车暖库两栋,面积720平方米,办公室、调度室等两栋,面积555平方米,零件仓库1栋,面积360平方米,食堂1栋,面积180平方米,累计总建筑面积3,102.8平方米。全场的上交粮豆及农用物资、基建物资、生活物资的运输都由汽车队承担。
  汽车修理的材料供应
  1957年至1959年汽车由嫩江办事处代管。当时,汽车零修由驾驶员自己完成,大、中修送嫩江新生修配厂。汽车零修所需的材料零件现用现买,驾驶员凭发票报销。没有设专门的零件仓库和专人管理,备用零件由驾驶员自己保存。
  1960年,汽车调回场部,成立了汽车队,只设队长、副队长负责汽车修理和批发零配件。修理所用的零件都是车队自己到嫩江县购买。
  1961年,汽车零修由驾驶员自己完成,中修由修理厂承修,大修仍到嫩江新生修配厂,采购的汽车零配件存放在财务科大库里,经场长批准后,驾驶员随用随取。
  1963年,汽车队的后车库改为修理间,由李友才任修理车间主任。修理工大部分是犯人。当时修理车间隶属修配厂,负责汽车的零修和大、中修。设专职零件采购员、保管员。
  1965年,汽车队独立核算,零配件的采购、保管归汽车队。
  1969年3月,汽车修理车间属汽车队领导。修理工种齐全,技工大部分是刑满留场就业的工人,学员一部分为场内的青年,一部分是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全场汽车大、中修项目都由修理工自己完成。
  为了提高汽车修理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1973年,破土动工修建汽车大修车间。1976年竣工交付使用。全部建筑面积787.8平方米,车间里配有桥式吊车,有车工、钳工、锻工、喷漆工、木工、电工、电焊、汽焊、零修、引擎、底盘,各工种配备齐全,分工明确,车间设有调度,负责全车间的生产调度和技术指,导工作,车队设零件库,由一名技术员负责零件批发,汽车技术鉴定管理技术档案,安排大、中修车辆也都由技术员负责。
  汽车修理工作最近几年完成了新老交替,老技术工人至今全部退休,新培养的青年技工担负起全部修理任务。
  客运工作
  客运从1964年春天开始。当时,用一台南京嘎斯货车,从场部到各分场,每天早晚接送来场部办事的职工、家属等、按路途远近,票价为1角、2角、5角,当年入冬时停运。
  1970年,为解决职工外出办事难的问题,用14号解放货车到外地改装客车,开始了场部至嫩江县的第一条客运线。年末,在嫩江县,由于客车手续不全被北安交通部门没收。
  1973年,农场用2台嘎斯货车从黑河师范学校换回一台大客车,重新恢复场部至嫩江县的客运线。1975年,国家拨给农场1台大客车,至此农场有两台客车投入客运。
  由于道路不好,客车的车况较差,不能正常运行,经常停运,为改变这种状况。1982年农场自筹资金购进两台龙江牌新客车,淘汰了原来的旧客车,场部至嫩江县运输客运线才转入正常运行。
  1982年春天,设场部至5队通勤车,接送5队和西砖厂等单位到场部上班的职工,当年入冬停止运行。
  汽车队的经营管理
  1957年汽车运输不计算成本,也不计算单车亏盈,只核算汽车的全年消耗,开运单核算运费及吨公里上报财务科。
  1960年,汽车调回农场管理后,只核算全车队的盈亏情况。
  1964年,汽车队的管理初步走向正规,实行单车核算。制定了车月吨公里产量,材料消耗,油料消耗,轮胎使用时间等项定额,驾驶员完成单项定额,发给单项超额奖,实行此项奖励办法以后,汽车队的各项费用降低,驾驶员之间互相比赛和看谁完成的吨公里多,材料、油料消耗低,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汽车队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又实行吨公里补助费。
  “文化大革命”中,汽车队吃的是“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样,党的三中全会以后。1981年汽车队首先进行了体制改革,成立了运输公司,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运输队设核算员,实行单车核算,定额上交。1983年以后,实行按比例奖赔的承包责任制,驾驶员的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运粮汽车在途中



  汽车队重大事故
  ①1973年,烧水工人宋金庭放油槽车里的沉淀油,由于白天驾驶员李永福拉了一车汽油没卸就停在库里,宋金庭不知道,和往日一样,打开开关就走了,等回来取油桶时才发现汽油正继续往外流,宋金庭当时手忙脚乱,用打火机照明想看一看,结果引燃了滴出来的汽油,火势很快漫延酿成了重大火灾,共烧毁汽车三辆和360平方米停车库1栋,车队小食堂的物资也全部烧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宋金庭被判有期徒刑4年。
  ②1980年,驾驶员景跃清在修理车间修车,由于吊车滑勾,汽车大架子落下,将景跃清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③1975年相玉腾在车队大门口,将正在修大门的农工瓦工XXX从脚手架上刮下当场砸死。
  三、个体汽车
  随着经济政策的开放,个体汽车运输户应运而生。1985年十四队职工单福贵购一台汽车,成为全场第一个个体运输户。
  1985年,全场共有9个个体汽车运输户。最多一户就两台汽车,全场共有个体运输车辆5台,总吨位17.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