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文征

第五节 文征



  一、散文
  丰收的喜悦
  刘占臣
  “丰收的粮食堆满场”。这是画家和诗人笔下常常描绘的情景。然而今年我在七星泡农场二十七队,真正看到了堆满场院的粮食,这丰收的场面比画还美,比诗还动人。
  二十七队拥有七千平方米的水泥晒场,但它都容纳不下丰收的小麦。这个队只好在宽阔的道路上铺上草苫子,卸了一米高,六、七米宽、一百多米长的“粮龙”。
  这丰收的场面是令人激动的。二十七队队长马俊同志,握着满头白发的老场长刘殿义同志的手,眼里滚出激动的泪花,是呀,在这五灾俱全的年头里。收回这么多小麦,怎能叫人不欢欣鼓舞、热泪盈眶哪!
  场党委书记孙宝田同志,看到这令丰收的场面,高兴得在又高又大的麦堆上走来走去。他找到这个队保管员老鲍同志,和他一起估一下粮食的数量。一向估粮较准的老鲍同志却不敢开口了。因为前几天他估一堆粮三百包,结果场院的女工却灌了三百八十包。女工们七咀八舌地找他算帐,他虽然咀硬,但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认输啦。
  今年麦子成色好,容重高,大半麻袋就是一百六十斤,用老眼光怎么能估得准呢!最后,孙书记和老鲍同志保守地估计了一下,这个队今年小麦总产在二千四百吨左右,大大地超过于历史上小麦产量最高的七九年,小麦亩产上了《纲要》。
  小麦丰收了,场院上扬场机从早到晚,向空中喷射着庆贺的礼花。卸车的女工们手持铁铲子,把一车车沉甸甸的小麦“哗哗”地卸下来。她们一天最多卸过一百五十车,手磨出了血,最后累得坐在粮堆上。扛包的小伙子肩上磨破了皮,队干部熬红了眼睛,但他们咬紧牙关继续干,大家毫无怨言。
  场院是这样,地里的收获机场面更为壮观。十二台红的、蓝的收获机,如似战舰踏着金色的麦浪出行。十二台汽车、胶轮车川流不息地奔驰在收获机群和场院之间。在这里小麦象金泉般地喷涌,收获、接斗车的轰鸣及人们的欢声笑语,组成了一组优美和谐的丰收旋律,它们之间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呼应,有节奏。这里是今年丰收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一组音符。
  丰收了,丰收的场面是另人难以忘怀的。丰收象一支兴奋剂,它使全队干部、职工、家属如醉似狂、干劲倍增。
  (此稿于82年9月7日在省广播电台配乐播出)
  (作者原系七星泡农场宣传部干事,现任七台河日报社记者。)
  二、诗  
  八月里来麦穗黄
  八月里来麦穗黄,  麦田地里摆战场,
  兵对兵来将对将,  劳动竞赛看谁强,
  一比割的动作快,  二比割的净又光,
  拿出当年英雄志,  麦收任务有保障,
  一个麦穗不能丢,  颗颗麦穗都进仓,
  麦收季节获全胜,  金秋时节喜洋洋。
  (选自场编印《战鼓集》)
  粪肥遍地喜心头
  王长生
  青年小伙有劲头,  工具扛在肩膀头,
  出了大门奔东头,  用力抡起大锤头,
  锤锤打在钢钎头,  炸药装在眼里头,
  大胆沉着点火头,  炮声隆隆震山头,
  挥锹装车有劲头,  车车拉到地里头,
  粪肥遍地喜心头,  丰收捷报在前头。
  (作者系十八队老干部)
  我是一滴雨水
  雪梦
  没有漩涡,
  没有水位,
  我只是一滴晶莹的雨水。
  没有潮声,
  没有浪飞,
  我只是一滴沉默的雨水。
  没有征帆,  
  没有船队,
  我只是一滴执著的雨水。
  不是大海呀,
  并非无愧,因为
  我是,
  太阳的一颗情泪。
  我是,
  大地的一丝欣慰。
  (雪梦为王英文笔名,此文刊登在场编《雄性剑》上。)
  (作者系场教育科干事,早春诗社社长。)
  农具场上
  王英文
  农具场上人不少,
  个个检修不直腰,
  要问冬检怎么样?
  春耕夏忙地里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