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队伍及医疗设备 1965年,全场卫生人员发展到47人。其中刑满就业留场人员6人,医师5人(中医师1人)医士13人,检验士1人,有70%的医生是由护士和药剂员培养起来的。
1968年“文化大革命”,受“极左”的思潮影响,停止使用刑满留场就业的和家庭出身不好的医务人员,使一大批医疗水平较高的大夫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被下放到生产队劳动。到1971年,这批被下放的大夫才陆续返回卫生医疗单位,这一运动致使不少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护人员调到外单位,使农场的医疗队伍的技术水平有所下降。
1975年以后,为发展壮大农场的卫生队伍,先后派出在职人员到外地学习、进修。仅1982年至1983年间,就有8人被派出学习、代培。
除送外地代培外,医院举办短期培训班,以提高医疗水平。1972年,农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全场卫生人员进行一次定职定级工作,成立了以范志远为组长,刘清为副组长的5人领导小组,和以杨喜栓为组长的5人技术审核小组,全场共有20人获得了医师和医士职称。
1981年,农场又组织医务人员参加黑河地区的统考,有48人获得了初级医务证书,两人获得主治医师职称。 职工医院医疗设备一览表
各类卫生人员发展概况
卫生人员学习进修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