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物篇第四十四章 人物传第一节 传记 姜焕帮传
姜焕帮,男,汉族,山东省费县人。1912年2月生于山东省蒙山县。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姜焕帮任东进七团司务长,后转入地方,参加建立根据地工作,先后任兴国乡、蒙山乡基干队长、乡长等职,率领群众建立人民政权,积极开展大产生运动,支援前线。抗日战争后期,姜焕帮以革命利益为重,服从党的领导,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地下斗争,与两位秘书配合,于1944年9月将伪军的三个中队策反后编入我蒙山县县大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解放战争中,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大江南北,参加过解放天津、北京、海南岛等大战役,光荣立功一次。
全国解放以后,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他义愤填膺,毅然参加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著名的云山战役,和其他志愿军战士一道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狠狠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
1952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他回国参加了辽阳转业集训队学习,担任区队长职务。
镇压反革命运动后,一批旧官僚和反革命分子都需要对他们进行改造,使他们重新做人。国家决定建设劳改农场,1952年9月姜焕帮结束了集训学习,被派往笔架山劳改农场任副场长。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顶风雪、战严寒,用人拉犁,拉播种机,开发北大荒。
1955年9月,省里决定在嫩江地区新建一批劳改农场,姜焕帮愉快地接受了上级的命令。9月12日,姜焕帮带领几个人到虎山找建场地址,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但是已过了予定的日期,带的干粮吃完了,他就和同志们一起吃豆饼充饥。
在建场初期的艰苦岁月里,姜焕帮始终和同志们打成一片,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为了做到工作心中有数,每天别人还在熟睡,他就提前起床了,到各处巡视一遍。1957年春天,由于交通中断,口粮运不回来,场部的口粮已断,他就带领百十号人到二分场往回背小麦,煮熟后充饥。1962年,农场清理外地盲目流入人口,姜焕帮就主动地动员自己的亲属,带头返回原籍山东,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使农场的清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那是非不清、黑白颠倒的十年中,姜焕帮和其他老干部一样,深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被扣上“叛徒”“汉奸”“走资派”的帽子,多次被揪斗批判,并被送到“黑帮队”非法关押,受到拳打脚踢等体罚,并强迫劳动改造。
1970年,姜焕帮在强迫劳动中摔倒,经医生诊断为脑血管病、精神和肉体的严重摧残和打击,使早期患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加重,以致长期半身不遂,神志不清。1975年1月15日5时,姜焕帮因脑溢血、感冒和肺炎合并症医治无效,含冤去世,终年63岁。
在艰苦的创业时期,姜焕帮和干部职工一起,奋斗在荒无人烟的百里荒原上,吃的是冻土豆,喝的是泡子水,睡的是马架子,早出晚归,艰苦奋斗,把这荒原建成了粮丰果香,五业兴旺的鱼米之乡;广大职工干部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1980年场党委下发了19号文件,对强加给姜焕帮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一律推倒,恢复名誉彻底平凡。5月20日,场党委在俱乐部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姜焕帮。 王德山传
王德山,男,汉族,1931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孙吴县霍而沫金村的一个中农家庭里,1951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孙吴县期间,历任刑侦股长、副区长、民政科长,党训班主任、农工部副部长。1959年被选为县委委员。1960年任县委农工部长。1961年任孙吴县副县长兼农工部长。1965年任呼玛社教工作组组长。1966年调黑河地委任农工部互助合作科科长。
王德山在孙吴工作期间,十五年如一日,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做好党的农村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工作中,能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1971年,王德山调北安国营农场管理局任生产科长,后随着体制变革任生产办公室主任,生产处处长,同年被选为北安农管局革委会委员。
1976年调来七星泡农场任党委副书记,当时正值十年动乱之末。王德山到场后,立场坚定,作风朴实,工作认真负责,为七星泡农场拨乱反正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生活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在食堂就餐和同志们一样排队买饭,每次场部召开会议,他的发言材料都是自己整理,从不依靠秘书,他还经常深入各分场,了解情况,每到一地和群众有说有笑,不摆官架子,群众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王副书记说。
王德山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积劳成疾,于1978年9月13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王德山逝世后,农场于9月15日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 赵广田传
赵广田,男,汉族,1923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纳斯公社一个贫农家庭,常年给地主扛活为生,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1946年7月参加革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中去,担任农会主席,带领广大农民斗地主,打恶霸,分田地,斗争中,赵广田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7月5日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中心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以后,赵广田继续担任农会主席,带领广大农民大搞生产运动。1953年到黑龙江省文化干校学习。1955年,赵广田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刚建场的虎山农场,任政工科科长。他和其他同志一道克服重重困难,闯过道道难关,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959年1月17日,七星泡农场、格球山农场、虎、山农场合并以后,赵广田被调到七星泡农场九大队任教导员。九大队原是一个职工思想混乱,生产落后,经营连年亏损的单位,赵广田上任以后,狠抓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自己带头执行上级指示和党的政策,办事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干部、职工称之为为清官。在日常生活中,赵广田坚持“三不办”:即:不利于党的事业的事不办,对自己有私利的事不办,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办、大队盖起了新房,照顾他人口多分给他一间,他说:“先分给中队干部吧,他们在第一线比我辛苦”,就这样把新房子让给了别人。他的模范行为深深地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使九大队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62年一举扭亏为盈,纯盈利54,000余元,被评为“四好”单位,赵广田被评为“五好干部”,并光荣地出席了地区劳改分局的“四好、五好”代表大会,受到了分局的奖励,黑龙江省公安厅授予赵广田“五好干部”勋章一枚,并将其事迹通报全省表扬。
赵广田没有被荣誉陶醉,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停滞不前。工作中仍然是兢兢业业,和广大职工于部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到省里开会学习没有行李,领导研究决定给他补助点布票做套行李,他得知后断然拒绝说:“国家已发给我一份布票了。我应该和别人一样,一点也不能多得,现在国家还很困难,我家的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共产党员时时刻刻都不能搞特殊化”。他就是这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
1979年2月,上级任命赵广田为农场的副场长,主管政法工作。他就深入到基层了解情况,检查治安工作。他经常深入到公安局,了解侦破案情况,关心干警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有时直接参加破案工作,和广大干警一起摸爬滚打,使公安分局的工作比较出色。
1983年麦收前,十九队连续发生了纵火、盗窃案,并发生了东德进口的E512联合收割机的轮胎被割破的案件。时值麦收开始以前,案件连续发生,使得19队人心惶惶,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赵广田就亲自率领公安分局成立的侦破小组进驻19队,和广大干警一起了解情况,掌握线索,不分白天黑夜,忘我工作,广大干警都感动地说:“赵副场长这么大年岁了,这样忘我地工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工作呢。”经过赵副场长和广大干警的辛勤劳动,连续破获了六起纵火、盗窃案,罪犯崔云堂、张利、马景荣、李希海被判刑。破坏分子垂头丧气,广大群众扬眉吐气。19队的治安情况从此明显好转。
1984年2月,体弱多病的赵广田退居二线,被任命为视察员,仍呕心沥血地工作。同年12月4日,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1岁。 王世恩传
王世恩,男,汉族,1921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黑龙江省双城县人。1948年怀着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参加革命,1949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世恩同志参加革命后,曾先后担任过农会会长,党支部书记,乡党委委员,民政助理,区宣传委员、副区长、副科长、分场教导员等职务。
1964年2月20日4时许,人们正在熟睡中,突然,一分场职工食堂起火,王世恩同志闻讯后,立即奔向火场,他面对熊熊燃烧的烈火,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掀掉房草,泼水灭火,切断火源,防止烈火漫延,同时布置警戒,防止犯人乘机破坏和捣乱,随后闯入浓烟滚滚的烈火中抢救国家财产。
当他发现被火烧的房架子马上有塌架的危险时,就果断地命令:“谁也不要进去,东西不要了屋里的人赶快撤出”。这时屋内的天棚有局部开始下塌。发出嘎嘎的响声,可是在室内抢东西的十几个人还没有出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时,王世恩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冲进室内,督促人们赶快撤出,室内浓烟滚滚,能见度低,他就大声呼喊:“房子快落架了,所有的人赶快撤出去,快!快!!”就这样把室内的人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撵,就在他营救最后一个同志的时候,不幸被塌落下来的房架子紧紧地压在火中,壮烈牺牲,年仅43岁。
王世恩同志参加革命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改造罪犯和开发生产方面都作出了优异的成绩。1956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59年至1963年连年被评为五好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干部。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王世恩同志牺牲以后,省公安厅、嫩江劳改分局、七星泡农场党委联合召开了追悼大会,省公安厅于1964年3月20日将王世恩同志的事迹通报全省、号召全省公安人员向王世恩同志学习。1966年农场为王世恩同志立了纪念碑。以示纪念。 吕长福传
吕长福,男,汉族,黑龙江省萝北县人。1930年8月出生在,—个雇农的家庭。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通讯员、军邮员、小队长、副中队长等职务。
1964年2月20日4时许,一分场职工食堂突然起火,惊醒了熟睡的人们,吕长福同志闻讯后同人们一起奔向火场,参加灭火战斗。
吕长福的家就在火场附近,个人财产受到烈火的威胁,但是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带领工人上房扒房草截住火路,由于用力过猛,他不慎从房顶上掉下来,当别人呼喊他时,他说,“我不要紧,房子危险了,你们快下来”。当房顶上的同志们脱险后,他与同志们一道冲入室内抢救物资,就在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刻,吕长福同志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与王世恩同志一起冒着浓烟督促室内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当为了抢救最后一名同志时,吕长福同志和王世恩同志一起被塌落的房架子压在火中,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吕长福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来,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本职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和奖励,于1959年、1962年、1963年三次被评为五好干部和先进工作者。
吕长福同志牺牲后,省公安厅、嫩江劳改分局、七星泡农场党委联合召开追悼大会,省公安厅将吕长福同志的事迹通报全省予以表扬,并号召全省公安人员向吕长福同志学习。1966年农场为吕长福立了纪念碑,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