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护林防火 1986—1989年,农场森林防火指挥部(以下简称防火办)一直与林业科、林业管理站合并办公。这期间,造林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防火工作较为重视,基本上实现了“四网两化”的森林防火建设。1990年,防火办独立,单独核算,办公地点仍设在林业管理站。由防火办主任1 人、干事1 人、司机1 人组成。配有防火宣传车1 辆,摩托车1 辆。继续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连续多年取得了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虽然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人正轨,但个别人对生活用火仍存在麻痹思想。1990年春,农场森林防火指挥部发生火灾,烧毁办公室1 栋,损失达14.8万元。紧接着1991年,由残留在车库内的烟头再次引起火灾,办公室又被烧毁,一些原始资料及车辆被毁之一旦,经济损失达27.5万元。连续两次火灾之后,农场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整,完善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办事机构,成立了由农场场长为森林防火总指挥,主管场长和防火办主任为副总指挥,成员由财务部长、宣传部长、草原站站长、电信局长、广播电视局局长、交警队长、公安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共11人组成的农场森林防火指挥领导机构。下设防火办及工作人员5 名,办公地点仍设在林业公司。充实了专职护林员8 名,负责全场护林防火的检查巡护。
自1994年起,退耕还林人员多而杂,这些人防火意识淡薄,为此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农场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农场都保证一部分资金用于防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上,同时在进入防火期前组织人员按规划超额完成防火隔离网、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和打烧防火道及“三清”工作。虽然农场防火办加大了森林防火力度,加强了宣传教育,改善了防火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到了组织、领导、队伍和机具四落实,但仍发生由于野外吸烟,清理地号而引起的森林火警累计12次,处理人员8 名,罚款16840 元。
1996年起,农场森林防火指挥部每年年初都下发防火工作方案和扑火预案。把全场26个生产连队划分成四个战区,设有2 个重点火险区和2 个一般火险区。农场森林防火指挥领导成员分管各个区,明确具体责任。要求在进入防火期后,深入本辖区检查督促防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场防火办每年都与各领导成员、各生产队及退耕还林人员签订防火责任状近300份。退耕还林人员年初交纳300 元的防火抵押金,年底无防火案件返款。对一切生产用火进行了严格管理,具体做法是:凡申请用火的单位,提出报告经农场防火办批准,由农场防火办统一组织专业扑火队10—20人,配备灭火机具5 —10台,实行有偿服务,严格控制用火,防止跑火。进入戒严期后,实行封山戒严,禁止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防火制度、火情报告制度、火案查处制度。
为加强森林防火内业建设,从1990年起,农场防火办先后投资5.6 万元,刻制了图版、森防地形图、火险区划图、森林火险分布及林相图、森防指挥及兵力分布图。设立专人管理档案资料和物资设备,1999年配备了微机。
为发挥群防群护作用,农场还和讷河县茂山林场,嫩江县头道岭林场,马铃薯农场以及九三分局的跃进农场、嫩江农场、山河农场共同制定了防火措施。每年春秋两季召开联防会议,研究、部署各联防区的护林防火措施。1998年4 月16 Et 在七星泡农场与嫩江农场交界处发生了一起森林火灾,农场立即组织人员扑救,赶赴火场指挥。参加人员:处以上干部3 人,科级以上干部5 人,防火指挥部快速扑火队8 人,粮油加工厂、供电局分别出动50人。派出大小车辆6 台,两场共同作战,用了近3 小时将火扑灭。过火面积为0.6 公顷,损伤林木124 株。
森林防火设备及资金统计表
表2—27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