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6年农场的工业主要以粮油加工为主,且在产品销售上以农场内销自给为主,很少外销,所以粮油加工厂的达产率一直很低。1985年撤消了工副业公司,原企业改为工副业队。主要生产项目以酱油、饮料及服装加工为主,兼营豆制品、熟食制品和食用菌等。项目规模小,加工量少,以农场内销为主。以上为农场的全部工业项目,全年工业总产值(现行价)只有382 万元。
  随着农场奶牛存栏头数的增加和职工饲养奶牛积极性的提高,外购奶牛数量逐年增加,鲜奶产量也随着逐年增加,为解决鲜奶的加工转化问题,1986年农场将乳品厂的建设列入星火计划项目,并初步进行了项目可行性论证。
  1987年,农场经过多次论证,向九三管局呈报了七星泡乳品厂的设计任务书,同年获得了总局的批复,获准建设乳品厂。同年10月份乳品厂破土动工,当年完成了基础施工。1989年6月15日,乳品厂历时四年的筹备和建设正式建成投产了。这是农场第一个产品全部场外销售的外向型工业企业。
  由于乳品厂的厂址选在工副业队处,因此工副业队于1987年春天搬到现在的综合加工厂的院内(原为基建公司所在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工副业队的酱油、豆制品、食用菌、熟食制品等项目全部停产,只剩下一个服装加工项目。考虑到职工就业问题,农场将小水建设工程交由工副业队施工。1989年经考查论证又新上了纸箱项目。1990年1 月份正式生产。
  1986—1990年的五年间,农场场办工业由于乳品厂的建设投产,产值逐年上升,现价工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382 万元,增长到1 150 万元。按照1990年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
  1991—1995年,随着农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工业企业先后经历了集体承包、租赁经营、民有民营和股份合作制等改革阶段,加快了工业发展的速度。这一时期粮油加工厂的面粉产量和乳品厂的乳品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5017吨/年和740 吨/年。由于乳品厂的推动,农场的奶牛业得以长足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年产配混合饲料达到了2540吨。
  体制改革开放给农场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竞争的严酷,给农场工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1996年至1998年,受市场的冲击,产品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最先受到打击的就是乳品厂,其产品销量逐年下降,库存积压,产品滞销,乳粉产量由740 吨/年降到1998年的361 吨。虽然增加了配方粉的生产,产品品种也增加了,但是市场销售始终不旺,累计积压奶粉200 余吨。粮油加工厂由于市场开发比较得力,先后开发了齐齐哈尔、大庆、丹东、天津等市场,面粉生产由低转高。1998年小麦加工首次突破了年加工原粮一万吨大关,产品销售形势喜人,产销率达到98%。1998年全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330万元。
  改革开放给农场私营五小加工业带来长足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私营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1995年农场农业机械转让给个人,生产队修理设备也随之转让给个人经营,极大地促进了私营修理业的发展。到1998年私营工业业户发展到107 户,其中场直地区32户,农业生产队75户。从事项目有机械修理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服装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建筑材料制造业等行业。年产值(不变价)353 万元。
                  历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表
  表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