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加工 1986年粮油加工厂是一个集面粉加工、豆油加工、糕点生产、粮油供应的综合性企业。随着农场改革的深化,私营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粮油加工逐渐舍弃了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1991年停止了糕点生产,1996年停止了挂面生产,以面粉加工和豆油加工为主要经营项目。
一、面粉加工
1984年,由石太寅设计安装的农场面粉车间投入生产。但由于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以致频繁出现故障。加之片面追求产量,撤去关键设备,始终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下降。产品主要是标粉,以场内供应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粮食政策的放开,外地面粉进入农场市场,特别是山东生产的面粉品质好。因此,职工愿意购买外地粉,而不愿意购买加工厂生产的面粉。影响了加工厂的产量。在此形势下,粮油加工厂的产品由场内供应为主转向了场外市场销售为主。
1994年,农场考虑到粮油加工厂的市场竞争能力问题,为改善产品的品质,提高质量,决定对面粉加工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同年6 月份,正式开始技改施工。由齐齐哈尔市一粮库面粉厂设计,风网由哈市施工,其它设备安装由本厂完成施工。此次技改工程主要新增了打磨机一台,高压风网一套,对局部清粮设备进行了改造,整个技改工程于8 月份竣工使用。工程历时30多天,耗资52万元。
技改工程促进了面粉加工的提等升级,产品品种增加了,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了。技改前只能生产标准粉,技改后新增加了特一粉、特二粉和精粉。
1993—1994年,由农场职工个人投资,先后在五队、十队、二十四队建起了年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的小型面粉加工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困难,十队、二十四队两个小加工厂生产不足一年就相继停产,设备始终闲置。只有刘儒芳的虎山面粉厂始终生产。
1999年粮油加工厂由原模拟股份制运作形式进行彻底改制,期间由于土地政策问题,农场对粮油加工厂的资产实行剥离分立。
2000年4 月15日,粮油加工厂股东大会通过表决,同意由后勤12人合伙经营3 年。
同年4月25日,工商部门正式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更名为龙盛面粉厂。
二、豆油加工
1986年农场决定原粮油加工厂豆油车间停产,新建一座豆油车间,5 月土建工程开始施工。设备采用哈尔滨市粮油机械厂生产的整套生产设备,整个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产品经过水化简单脱胶油处理后质量好。整个工艺流程由石太寅主持设计、制图、安装,当年施工当年投产,12月份正式竣工投产。
新豆油车间生产采用流水作业,从原料进车间到净化处理、粉碎、蒸料、装盘、榨油、产品水化处理全部自动化。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1998年,第一家私营豆油加工业户诞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私营豆油加工业户不断增加,尤以陈忠油坊最为突出,年加工大豆近200 吨。私营豆油加工业户的诞生,改变了粮油加工由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粮油加工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00年4 月11日,粮油加工厂改制,经股东大会表决,同意制油车间由原车间人员购买,与龙盛面粉厂完全脱离,更名为天源制油厂。
1986—2000年粮油加工厂产值产量表
表2—30 单位:吨、万元
粮油加工厂领导更迭表
表2—31
粮油生产设备一览表(1999年10月)
表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