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饲料加工

第六节 饲料加工



  一、混合饲料生产
  
  随着奶牛存栏头数的增加,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奶牛饲养标准的规范化,对饲料各种营养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奶牛发展的需要和畜牧业发展规划,1991年1 月15日农场决定正式成立饲料加工厂,由原粮油加工厂副厂长刘仁国任厂长,原服务公司经理高万里任党支部书记。厂址设在原中学宿舍。设备因陋就简,豆饼粉碎机是由原砖厂闲置的粉煤机改装的,粉碎机和混拌机是加工厂闲置设备。最初只能生产简单的混合饲料。
  1992年饲料厂正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饲料1852吨。到1994年饲料产量达到高峰,年产配混合饲料2540吨。
  1995年以后,奶牛业受到乳品市场不景气的干扰,职工对奶牛的投入相对减少,特别是饲料投入影响最大。大部分职工开始自己简单地加工饲料,而不用饲料厂的配混合饲料,导致饲料厂的饲料产量大减,到1998年饲料年产量减到只有390 吨。
  1998年1 月农场决定对饲料加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对饲料厂的固定资产(设备)和流动资产评估作价为19.6万元,一次性全部转让给职工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农场为扶持饲料加工,厂房实行免费租赁。经过几个月的筹备,5 月23日召开了农场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成立大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企业的领导人。至此,饲料加工厂完全转为民有民营。
             2000年饲料厂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表2—38


  
  二、草粕饲料生产
  
  1996年秋天,由于草粕饲料出口形势好,农场原料资源丰富,决定与原四分场下乡知青合资成立秸秆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厂址设在原汽车队的汽修车间院内,利用汽修车间做厂房。后因故合资建厂未成功,农场自己筹建草粕饲料厂,艾铁柱任厂长。
  8 月6 日农场以场发[1996]1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草粕饲料厂收豆秸的通知》,按照各生产队大豆种植面积,下达豆秸上交任务指标,计划收购豆秸9100吨。每吨价格按从生产队到场部距离不同分为三个不同的价格,即:90元/ 吨、100 元/ 吨、110 元/ 吨。
  设备经过多次考察,选型为哈一机厂生产的成套草粕颗粒设备。全套设备包括粉碎机、颗粒机、皮带传送机,投资19.6万元。电器及安装费11万元。设备施工10万元,总投资40万元。
  1997年4 月,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及设备安装,正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草粕490 吨,全部出口。1998年生产498 吨。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阻,价格下跌。随即草粕厂停止了生产,设备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