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一、东风水库
  1986年冬季,东风水库大水面形成乌冰,降雪43场次,雪厚30厘米,虽然采取增氧措施,但是越冬效果不好。1987年春季死鱼40万斤,损失82万元(90年不变价格)。1988年3 月,随着农场改革的深入,东风水库进行竞价招标,菜队副队长张勇志中标。在其经营期间渔业生产逐步有了好转,1989年拉大网一次拉鱼34000 斤,同年11月水库收回。
  1990年进行稻田养鱼和驯化养鲤实验,年底经管局专家鉴定获优秀课题二、三等奖。史新利、钱建华、李井贵、薛秀霞小组荣获先进科研小组称号。
  1992年东风水库引种板鲫2640斤,1 056 万尾。引种青鱼4000斤,64万尾。1993年引种高背鲫13万尾,武昌鱼40万尾。1994—1995年相继出现了两个捕鱼产量高峰期,1995年捕鱼达42万斤,产值达86.6万元(90年不变价格),其中鲫鱼年产量在12万斤。
  1992年10月8日水利楼正式开工挖地基。
  1994年,经农场审计,水利水产公司往来账目中,合同订购黑河的钢材预付款、南京鱼苗欠款共亏欠60余万元,造成公司潜亏,农场决定从原公司人员的资金中扣回欠款。
  1996年,为使国内外畅销的银鱼在东风水库安家落户,水产公司在钱建华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与江苏长江开发公司合作,由长江水产公司投资引种大银鱼,效益按七星泡水产公司40%,长江公司45%,水利厅15%分成。于1996年12月实施一期工程,投资12万元,引进太湖大银鱼冬卵300 万粒;1997年12月实施二期工程,投资24万元,引进大银鱼冬卵800 万粒;1998年冬季共捕银鱼164 尾,成为农垦首家引种银鱼成功的水库。
  1996年东风水库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列为总局级自然保护区,命名为东风自然保护区。
  1996年冬季,东风水库封冰后形成了乌冰,降雪达44场次,雪厚32厘米,冬季测氧过程中发现含氧量急剧下降。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旆。1997年春季开河竞价招标,丁长胜、孙希贤等分别中标。1993年实行二次招标,王兆民、井国良中标。
  三、渔场
  1990年,农场与日本天龙公司意向搞流水养鱼、虾。在日方未投资情况下先行启动推建渔池工程,在东风水库溢洪道北开发出未成型池塘150 亩。水产公司经1992年和1993年两次改造,建成池塘100 亩。1993年4 月在二区三排东侧建成越冬池一座,养殖面积10亩,越冬面积13亩。1994年使用颗粒饲料机,生产颗粒饲料搞驯化养鱼,将池塘亩产由1986年的160 斤/亩提高到760 斤/亩,到1999年已提高到1000斤/亩。
  自1996年开始,渔场在现有池塘条件下,利用部分池塘进行鲫鱼人工繁殖试验,当年培育鲫鱼秋片160 万尾。1999年渔场为东风水库培育鲤夏花80万尾,鲢、鳙鱼夏花46万尾,鲫鱼夏花170 万尾。减少了苗种成本,补充了鱼类资源。
               历年鱼类产量产值统计表
  表2—60                           单位:万斤、万元


   说明:计算价格为90年不变价格
               东风水库历年放养鱼种统计表
  表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