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营农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基础上,1986年开始兴办家庭农场。1987年家庭农场已经全面形成,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农场采用两级核算制,农业生产队以承包组为核算单位,并设立了核算员。1989年承包组划分为以独户为经营单位的家庭农场,同时取消了核算员,由生产队实行统一核算。1992年以前农场内部一直采取5 :2 :3 的分配办法,即50%是生产发展基金,20%是储备基金,30%是奖励基金。1993年以后企业内部实行了目标管理。采用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主经营、超收益指标全部上交的经营机制。
  在财务管理上,1986年至1993年农场财务核算以财政部1986年颁发的《国营农场财务会计制度》和1987年《职工家庭农场财务会计》为准则。1993年7 月1 日国家对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执行新的《农业企业财务制度》。新制度与旧制度有很大区别,完全是按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制定的。新制度颁发以后,农场对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进行过五次修改和完善,特别是1997年七星泡农场实行集团公司模拟运作以后,原计划财务科改为计划财务部,重新确定了财务管理办法、财务核算办法和股份制财务管理办法。使农场内部的财务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制。计划财务部由17人组成,其中:部长一人(由财务副场长兼),副部长三人,稽查员一人,财务会计一人,电算会计五人,出纳员一人,微机维护员一人,保险代办员一人,下设医疗保险办公室三人。同时确定计划财务部的工作职能,主要负责全场计划、预算、财务核算、项目论证、电算、资金筹集和调配、税费的收缴、资金占用费的计算以及财务管理等。
  在财务人员管理上,农场坚持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为主。一方面抓基础工作,另一方面抓业务培训。1988年为尽快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农场派出55名会计到八一农大九三函授站进行函授,经过三年的财务基础理论学习,使会计整体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为以后的经营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1986年以来,先后对财务人员进行三次大范围的调整精减。1986年生产队取消出纳员由统计兼。1995年进行第二次精减,通过考试择优录用。1996年开始执行“双考”制,实行动态管理尾数下岗。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双考”制,阶段考核,年终总评。1997年各单位会计在一个单位工作满三年的实行轮岗制,累计精减财务人员57名。1999年计划财务部制定了财务人员管理办法,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由农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分配,从“双考”开始已累计下岗财务人员6 名。
  在财务核算上,1986年和1993年国家先后两次对财务制度进行变革。1993年以前农场财务核算一直采用财务包干制。1995年计财科设置专职稽查员四名,加大了财务核算的监督力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全场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经稽查员审核,方可记账。1997年,全场46个核算单位全部实现了电算化,从此,会计甩掉了过去繁重的手工记账,进入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新阶段。农场在计划财务部设立了电算中心,配备专职电算会计,使之成为集核算、管理、监督为一体的高度集中的职能部门。
  1998年在大西江农场斤粮成本控制现场会后,农场全面开展了节本降耗和最大限度降低费用工作。1999年农业计划总成本5100万元,实际总成本5035万元,实际比计划减少1.3%,实际比1998年减少2145万元。1999年,计划总支出2700万元,实际支出2600万元,实际比计划节支3.7%,实际比1998年减少90万元。2000年计划总成本4769万元,实际总成本4498万元,实际比年初计划减少271 万元。
  1999年农业实行规模经营,规模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自营经济生产队核算到户。规模队和自营经济队的管理费用由农场统一核定,全部实行了报账制。场直职能服务部门电业、物资、粮食科、通信、种子公司的管理费用也实行了报账制。
  在资金管理上,实行独立运作,自主经营。农场实行计划管理,统筹安排,有效地控制了非生产性支出,1995年农场制定了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和“三清”工作实施意见,对以后活化资金和专清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过去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九队、十二队、十三队、二十四队会计和出纳员给予了罚款和批评。
  1997年七星泡农场实行集团公司模拟运作,计划财务部在财务管理和财务体系设置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明确了财务管理职能和财务核算方式。计划财务部是农场财务、计划、核算的职能中心部门,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三个中心”、“一个办”,即:投资结算中心、电算中心、管理中心和综合统计办。主要负责核算、计划,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财务核算办法,统一在银行设立基本账户,集中核算、统一分配。统一对上级缴款、还贷,对内拨款,统一对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报告。1999年农场实行一级核算和两级核算并存的新体制,农业生产队的管理费和场直企业单位全部实行报账制。粮食、物资、电业、种子加工厂等实行有偿服务。为农业服务的供电、供水、晒场、运输、种子加工、粮食处理、农业技术推广站、兽医站等辅助生产部门,所提供的劳务不计算收人,可按实际成本对受益单位结算。
  实行集团化运作以后,理顺了农业核算方式,规范了股份制核算办法,完善了事业和服务单位的经费核拨制度,强化了预算外资金和非经营性收费的管理。
  1999年农业实行规模队和自营经济队两种经营体制以后,规模队实行下打租金,每垧地租金为1500元,产品统一销售。自营经济生产队实行上打租金,每垧地租金为1 500 元,产品自行销售。生产队全部实行报账制以后,取消了队管理费、队收队支和福利费等,全部由农场统一核算,经费实行包干。不管是规模队还是自营经济队,其自理费全部是预留制,既是生产资金又是种地固定的保证金。预留的自理费实行专户储存12年不变,不得挤占和挪用。
  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逐渐向股份制企业转变。实现民有民营或国有民营。基建公司、水产公司、饲料厂、粮油加工厂、乳品厂、物资公司等企业在2000年以前全部转制。转制以后的往来关系转变为平行借贷关系,借贷双方要履行协议,确定还款计划和还款时间,奖金实行有偿使用。
  事业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办法,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通过财务体制改革几年来的实际运作来看,不论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都有所好转,特别是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为21世纪财务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