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职工生活福利

第六章 工会

第六节 职工生活福利



  (一)水改工作
  
  1986年全场基本吃上了深井过滤水,从而告别了因水质不良而产生的“大骨节病”。1989年农场领导班子决定给场部全体居民安装自来水,资金来源是居民每户自费200 元,不足部分由农场负担,1990年10月20日工程竣工。1991年原水井水塔严重供水不足,农场又决定,在电视台东侧打一口深井,1992年正式竣工。1993年由于新停车厂建立,用水较多,原管道口径小,职高周围部分用户出现缺水断水现象,通过职工代表巡视和职代会提案,1993年又加粗了这个地域的供水管道。1996年农场生活服务公司彻底改造了从供水站到消防队、一马路南侧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400 多户居民用水难的问题。1998年根据职工提案,农场投资20万元分别对四队、七队、十一队、十七队、二十七队的水质差问题进行改善,购进6 个锰沙罐和压力泵,使这些单位的500 多户居民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1999年根据职工提案,农场对五队的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工程由五队供水站到五队队部,解决了队部前后70多户居民的吃水问题。2000年农场根据二十三队的职工反映,水质酸性大,农场工会组织卫生科的有关人员在二十三队提取水样,到外地进行水质鉴定。
  (二)供暖工作
  1987年以前,农场锅炉只给机关、中学教学楼供暖。1987年增加了中学宿舍、食堂、小学楼、物资、托儿所、公安、法庭。由于锅炉陈旧,负荷过重,煤质差使供暖温度不高。为解决此问题,农场于1992年建了新锅炉房,并买了两台4 吨的新锅炉。1992年增加九栋科长房,一栋新场长房和40户新楼的供暖。1993年又增加了两栋50户楼房和两栋场长楼供暖。1994年增加了公安楼和60户住宅楼供暖。1996年增加了交通楼供暖。同年又接218 平方米的锅炉房,并从南京购回一台6 吨锅炉投入使用。因农场鼓励个人买楼,对供暖制定了优惠政策,1995年前农场负担50%,单位负担30%,个人负担20%,1997年新增两座居民楼,1998年增加客运楼、物资楼、大市场、医院楼,1999年增加了园丁楼。
  (三)家用电器
  1987年以前七星泡有电视户不到80%,基本上是黑白电视。1989年七星泡电视转播台建成,职工开始更新电视,基本上普及彩色电视机。到2000年七星泡职工已有95%的家庭看上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录音机、音响设备、放像机、影碟机、排烟罩等在职工家庭中大量普及。
  (四)普及石油气
  1988年农场副处级以上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以及物资科、机关招待所食堂职工用上了液化石油气。1989年农场允许场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加工厂职工使用液化气,由物资科和加工厂供应。1991年各单位职工都使用上了液化石油气。1995年到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场相继成立了5 个中小型液化气站,液化气的使用完全面向市场。
  二、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
  农场经过两次房改,1991年底最后一次将住房彻底转让给职工个人,住宅实行私有化。
  1992年为发展庭院经济鼓励个人在街面盖房,从而建造了从修造厂到十四队桥的商业一条街,商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1997年农场投资1200万元新建一马路,从而使七星泡农场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各生产队的街道住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新房改用现代建筑材料装修。其中四队首先为职工建了“小康房”,使生产队职工住房有了新的飞跃。1992年农场建成第一座40户居民住宅楼,打破了传统住宅的建筑习惯,楼房室内普遍选用现代家庭室内装修建材。1993年增加两栋50户和两栋场长楼;1995年增加商业住宅楼7 栋;1996年增加了交通楼;1997年增加了两栋住宅楼共80户;1998年增加客运楼、物资楼、商场楼、医院楼;1999年增加了园丁楼。
  三、扶贫送温暖和困难补助
  1986年工会先后对532 人发放了困难补助金合计9532元,同时拿出5 万元作无息贷款,确定了以养羊为扶贫项目,场工会到河北购回495 只羊扶助了33个贫困户。1987年全场有贫困户145 户,农场贷款20万元买奶牛72头扶持了72户贫困户。1986到1987年共补助职工613 人,补助资金27700 元。到1988年已有61户贫困户脱贫。1988年发放贷款171530元,又扶持了65户贫困户,到1989年又有21户脱贫。1988年临时困难补助214 人,补助金额8420元。1989到1991年农场共为171 户困难户解决孩子上学款32000 元,生产、生活款56000 元,发放困难补助款4万元。1992年农场资金严重短缺,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农场采取了一定的倾斜政策,对劳动力少、收入低、老弱病残及孩子在场部和外地上学的,多分配土地,降低上缴费用,给老弱病残职工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和解决职工实际困难。1993年工会发放补助金10200元,补助了102 人,筹集了衣物、棉被250 件套,发放到156 户困难户手中。1994年总局实施了“9513”扶贫工程,20万元扶贫贷款发放到98户贫困户手中。1995年“9513”扶贫贷款使50户贫困户脱贫,对生活临时困难的120 名职工补助了15000 元,春节和元旦走访了贫困户、老干部、老工人、军烈属,共发放2 万余元慰问金。1997年至1999年农场工会向贫困户发放“9522”扶贫贷款。1997年元旦和春节走访全场贫困户、军烈属、老干部、老工人、统战对象,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现金2.8 万元。临时性职工困难补助35人,发放7000元。工会女工部又建立了“手拉手、结穷亲”领导小组,共结对子29对。全场为贫困学生助学7600元,共资助10名学生。1997年全场脱贫率为60%。1998年工会又成立了“妇女再就业扶贫互助会”,广泛吸收人会资金1.4 万元,先后贷给8 名下岗贫困女工,扶持她们再就业和发展非国有经济。1998年工会又创办“家政服务中心”,并且免费中介服务,到1999年6 月已成功地为980 人次进行中介服务。在1998年元旦和春节期间开展走千家送温暖活动,走访了贫困户、军烈属、老干部、老工人和统战对象,发放慰问金2.76万元。本年为贫困户垫付生产生活费用5 万元,发放“9522”扶贫贷款13.5万元,贷给18户贫困户。民政局给贫困线以下职工生活费4000元。全场扶持贫困户38户,扶持再就业32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49人。在1999年两节期间农场拨出3.5 万元资金,走访737 户贫困户、军烈属、老干部、老工人和统战对象。发放“9522”扶贫款12万元,贷给了20户贫困户。2000年工会成立了“义务工作者协会”,吸收520 人人会,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帮助贫困职工和有困难的种植户出劳务,解决实际困难,帮助销售产品。全年扶持贫困户80户,脱贫率达85%。在“两节”期间组成了8 个送温暖活动领导小组,走访慰问120 户,发放慰问金10万元,为贫困职工捐衣、捐物达2000多件,为70名贫困学生捐资助学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