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秘

第二节 文秘



  从1955年9 月建场开始,因为是劳改农场,直接归省公安厅劳改局领导,所以在文秘、保密工作上都延用公安部门的一整套制度。特别是在政治运动连续不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文秘、保密工作都提到政治高度来认识,认真处理对待。发生文件缺页、丢失、秘密泄漏都需要严格追查,对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或法律上惩处。不管是党办和行政办合署办公,还是分开办公都设有专门文书和秘书,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工作程序。
  一、文秘工作
  文书主要管理文件收发、借阅、传阅工作,并且制度严格健全。在文件制发工作中标准严谨。还要保管、用好印信。
  秘书工作:①综合性工作,形成报告文件或资料;②督办、催办工作;③信息摘录和提供工作;④大事记编写工作;⑤各种薄册内容的填写工作。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农场1964年1 月4 日发出了《关于文件、信件收发手续制度规定通知》。在文件中提出三条要求:1.党委行政科室、院(医院)、校(学校)外发或分场科室信件,由农场行政办登记后才能发出。2.分场上发、外发信件一律行政办公室登记后发出。3.不论函调或其他文件及信件,不能直接投送,需行政办登记后才能发出。并且对文件稿制作进行了规定。
  1980年3 月13日,七星泡农场发出22号文件《七星泡农场文秘工作暂行条例》。主要内容:1.文件起草和审阅;2.收文和阅办;3.文件印发传达管理;4.印信使用和档案管理。
  1984年4 月25日印发了《文秘工作岗位责任制》。内容:1.范围;2.标准;3.实施。同时还强调了加强文秘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是文件承办范围;二是文件做到“五不准”;三是发文稿把“五关”;四是收文处理做到“五要”;五是各种会议会务范围。
  2000年制订了新的文秘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对全场制发的文件,每季度进行一次查评,出现错误按标准扣分,并与机关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90年代后期,老式铅字打字机已完全退役,开始使用微机打字设备和复印设备,使农场文秘工作趋于现代化,给文秘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农场文秘工作在分局评比中每年都名列前茅。
             1955—2000年文秘人员沿革表
  表3—13



  二、保密
  1983年前农场没有专门的保密组织,所有保密内容都和文秘工作制度放在一起提出要求。例如1980年场22号文件《七星泡农场文秘工作暂行条例》就包含了很多保密工作要求。
  1983年8 月10日,成立了七星泡农场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办公室,至2000年共11次调整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办公室成员。
  1987年下发了场办发[1987]48号文件《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规定》。
  1988年又下发场办发[1988]13号文件《有关科室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规定及保密制度的通知》。主要内容:一是保密范围:①秘密内容文件、信件、资料、图表、照片、记录、录音带、笔记本、电话本。②未公开的会议内容、讲话稿、记录。③未公开的中央、省、总局、分局、农场领导讲话、谈话和批示。④各部门报农场党委、农场审批的请示和反映。⑤尚未公开的党委会议,场长办公会议内容。⑥尚未公开的档案和历史资料。⑦来信来访和各种案件方面的秘密事项。⑧来宾和上级领导来农场考察、视察和其他活动安排。⑨各种印鉴、印信、证件。⑩其他方面秘密。二是密级划分。三是保密制度:①办公人员严格遵守保密制度;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工作要考核;④不得向人透漏保密的内容;⑤严格机要程序,加强印信管理,做到万无一失。
  1992年农场办公室在《关于文秘调整情况汇报》中提出了贯彻和宣传《保密法》。
  从1995年至2000年,七星泡农场在文秘、保密工作中根据上级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组织和制度,同时在基层单位也建立了保密组织,每年都进行保密工作考核,使保密工作在几十年中未出现重大差错。60年代曾发生黑河行署文件缺页问题,及时报告,经行署调查属装订问题。70年代在分场知青书写大批判文章时,将文件传丢,追查了当时领导和个人责任。90年代有一个生产队领导丢失改革文件,受党纪处分。
               历届保密组织一览表
  续表3—14



  续表3—14  



  三、信息
  
  农场信息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是从1986年七场发[1986]14号文件《关于作好信息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开始建立的。由常务副场长陈若谷领导,政研室具体负责,主任史洪斌,内勤工作人员侯艳丽。
  1992年农场深化改革,挂出“农工商总公司”牌子,成立了下属三大公司(牧工商、农业、经贸)。为了获得更多经济信息,相继在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市、绥芬河成立了办事处,并且由场领导出面到哈尔滨、天津、上海成立知青联谊会建立经济信息网络,但效果不是很好。
  2000年,根据九三分局政务工作信息撰写要求,农场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每月至少报送一条有价值信息,促进场内信息交流工作。但上半年63%的单位没有上报,上报单位也只是一些请示报告,信息面窄,内容单一,没有传递价值。下半年各单位信息上报比较及时,但有价值的信息较少。为了更好地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场办公室开始印发《领导参阅》,2000年共印发14期,发送范围主要是农场党政班子领导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