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档案
第四节 档案
一、机构沿革1956年至1964年场办公室设文书兼档案员1 人,只管理文书档案。
1965年至1969年季殿珍任档案员。
1970年至1976年王喜英任文书兼档案员。
1977年至1985年9 月樊守艳任文书兼档案员。
1985年10月至1990年2 月岳静华任文书兼档案员。
1990年3 月农场成立档案科,岳静华任副科长,李丽任档案员。
1992年10月农场机构改革,档案工作归办公室管理,岳静华调出,李丽任专职档案员。
1996年机关精简人员,李丽任文书兼档案员。
1999年8 月李丽辞职,张秋伟任文书兼档案员。
二、工作概况
1955年建场,农场设文书兼档案员1 人,当时的档案管理只限于文书传阅的文件,直到1979年,逐步完善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档案管理走入正规化。并要求基层单位也设兼职档案员,负责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1985年底农场档案室保存文书档案1367卷。
1987年农场成立了综合档案室(隶属办公室),开始接收建场以来的科技档案,56个核算单位的会计档案。逐步实现各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接收科技档案1 408 卷,会计档案16000卷。
1988年《档案法》的实施,使农场领导提高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全场各单位设兼职档案员72人,档案管理形成了网络,并实行“目标管理百分考核”,与全场工作大检查同时进行检查评比,和各级领导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
1989年以“抓管理、上档次,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为中心,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开始执行农垦档案分类法、组卷方法,便于查找利用。同时改建了100 多平方米的档案室,购进6 列密集架和1 个卡片柜。
1990年农场成立了档案科,把档案工作从办公室分离出来,档案科对文件材料按其形成规律组成保管单位,有科学的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表。保存档案23567 卷,底图634 张,其中文书档案1 855 卷,科技档案1 408 卷,会计档案20295 卷,声像照片档案9 卷(盒)。这一年对照省先进的标准,进行整改。一是对建场以来散存在各部门的各类档案材料逐项收集,集中整理归档;二是对原有部分不规范的档案进行重新组建、装订,使案卷质量达到标准,共整理案卷300 卷,账簿2962册,凭证510 册,工资表、决算报表717 册;三是编制档案工具,设计制作存放索引。归档会计档案100%,文书档案98%,科技档案95%。1990年1 月20日总局档案评审委员会代表省档案局来农场检查验收档案室升级工作。1990年12月30日农场被省档案局批准为省级先进档案管理企业。
1991年又购进了10列密集架,配备了1台微机。
1998年又新做木柜6组。
三、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编研
(一)档案收集、整理
农场档案室从1955年到1987年管理的只是文书档案。1987年农场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开始收集建场以来的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以达到有效利用。1987年5 月以七场函3 号印发了“收集科技档案”的通知。历时3 个月将31年的16000 卷会计档案,按标准化归档,归档率100%。
归档科技档案1 408 卷,底图634 张。1990年8 月完成建场以来的科技档案归档工作,归档率95%。
1991年以后形成了制度,每年年底各单位向档案室移交当年形成的档案资料,由档案室统一整理归档,基建工程档案在工程验收时由档案员接收。
2000年档案室保存档案26023 卷,其中底图1 042 张,文书档案2871卷,会计档案21438卷,科技档案672卷。
(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1990年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销毁制度》、《图样修改补充制度》。为了便于查找利用,在编写卷内目录的基础上,编制分类卡片2370张,全引目录33册,案卷目录12册,字号索引4 册,科技档案查阅目录4 册,会计档案查阅目录26册。以后逐年随着档案的增加填写各种目录,到2000年填写全引目录50册,案卷目录15册,字号索引5 册,科技档案查阅目录21册,会计档案查阅目录38册。在借阅时严格执行借阅制度,认真履行手续,保证了档案安全。
在日常管理中,保证档案通风、不干燥、不受潮,及时修补破损档案,安全完整率100%。
在做好场档案室工作的同时,抓了基层档案管理工作,1990—2000年先后印发了《做好基层档案收集、立卷工作的通知》、《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全场档案管理实现程序化、制度化。
(三)档案的利用
1987年以前档案的利用只限于查找文件等文书档案。1987年农场成立综合档案室,实现了科技、会计、文书档案统一管理。随着档案门类的扩大,利用范围越来越广,利用数量大大增加,档案室建立了“档案利用情况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反馈记录”,根据记录档案工作人员掌握利用规律,科学主动地提供服务,查准率、查全率100%,发挥了档案的参考作用和凭证作用,并创造了经济效益。1987—1989年为205 人次提供档案454 卷,1990—2000年为1230 人次提供档案1437卷。
在80年代编写农场史过程中,共查阅档案800 余卷,这些资料成了编史的主要依据,为编史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1999—2000年写场史共用档案600 盒,基本上没用外调工作。
1990年4 月20日无锡某机械厂来农场要欠款31460.70元,计财科来档案室查1984年应付购货款,实欠21164.50元,使农场减少损失10296 元。
1999年农场的临界单位土地划界引起纠纷,经查找1979年档案保存的土地划界协议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现场勘测,总局土地局做出裁决,维护了农场的利益。
(四)开发档案信息,编写参考资料
为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1990年档案室利用档案资料编制了《大事记》、《七星泡农场历年天气变化汇编》、《产品介绍》、《七星泡农场党政领导人更迭》。1991年编制了《1985—1990年七星泡农场改革文件汇编》,1997年编制了《1991—1997改革文件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