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1997—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第四节 1997—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是我国今后1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年10月,由农场党委书记苗和都带队,有关场领导、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及生产队书记参加共31人赴山东的胶东地区、苏南的张家港、华西村等地进行了精神文明建设考察。根据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赴外地考察的经验,农场党委又制定了1997—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这个规划依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要求,本着强化软硬件建设,突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培育“四有”公民,为在2010年实现经济强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的原则制定的。
规划制定的基本思路是331012,即“三学、三建、十评、一个系列、两个提高”。三学: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先进人物王庭江、吴仁宝和张家港人。三建:进一步加强以“五好”为目标的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环境建设为牵动的小城镇建设。十评:首先在全场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其次是在党员、团员、青年民兵、窗口行业、教师、职工、妇女、个体工商户、公安干警、中小学生中开展十佳评选活动。一个系列,即在每年各个重大节日分别由有关部门牵头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最终实现“两个提高”,即实现全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实现职工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努力形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发展步骤上分近期规划(1997—2001年),中期规划(2001—2005年),远期规划(2005—2010年)三步。近期、中期规划重点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从1997年到2001年,搞好以环境建设为牵动点的小城镇建设,力争到20世纪末,全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场直地区、各生产队全部达到“五化、五线、五无、五有”的标准。远期规划重点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即今后10—15年,常年抓好“三学、三建”,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六中全会《决议》,学习先进人物,用科学的理论,《决议》的精神,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全场人民为两个文明建功立业。按照“五个好”的内容,加强班子建设,按照“五爱”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终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显著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于人民为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产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企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在全场范围内形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规划中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学习、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建设以及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小城镇建设做了细致的规划,这个规划是指导农场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对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