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环境建设
第五节 环境建设
1986年以来,农场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十分注重抓好环境建设,农场党委每年都把环境建设列入精神文明的主要工作日程,党政班子齐抓共管,环境建设逐年上档次。
农场每年初都进行一次环境建设规划,召开两次现场会议,针对部分单位环境建设标准不高,认识不清的实际及时召开敦促会议,特别是1994年以来,农场加大了环境建设的考核力度,考核标准严格按照“五化、五线、五无、五有”(五化:绿化、净化、美化、道路沙石化、畜禽圈养化;五线:道路一条线、排水沟一条线、绿化树一条线、障子一条线、仓房一条线;五无:绿化树内无蒿草杂物、居民区公共场所无垃圾、主干路无粪便、家属区内无柴草垛、住房门前无杂物;五有:有环境建设规划、有环境建设领导组织、有规章制度、有专职的环卫队伍、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来进行。与此同时,农场还在基层单位开展了“花园式单位”及“环境不合格单位”的评选活动,对先进单位给予奖励,对后进单位予以处理。在考核过程中,每年检查4 —5 次,除阶段兑现奖惩以外,还将环境建设考核与党政领导的政绩、年终收入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农场环境建设的标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最初的环境建设是义务建设,制度管理,有了制度无考核,全场环境建设效果不明显。从1999年开始,为严格控制全场环卫人员的费用,农场对基层单位的环卫工实行统一考核,统一标准,采取农场、基层单位、群众三块考核的方法,使环境建设的管理考核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不仅降低了管护费用,而且管护质量较往年也有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