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6年,为提高中学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建中学教学楼。原设在分场的一中、二中、三中均并人场部,新中学命名为七星泡中学。届时,全场共有幼儿园一所、场直小学一所、生产队小学教学点26处、中学一所、职业高中一所。
1988年8 月,为搞好生产队小学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按区域对其进行联校管理。规定: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西砖厂6 校为第一联合小学;七队、八队、十队、十一队4 校为第二联合小学;十六队、二十七队、二十八队3 校为第三联合小学;十七队、十八队、十九队、二十二队、二十三队5 校为第四联合小学;九队、十二队、十三队、二十四队、二十五队、二十六队、副业队7 校为第五联合小学。农场任命5 名教师分别为联合小学校长,原生产队小学校长统称为负责人。
1990年7 月,教育科制定农场《“八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
1992年12月,适应改革的需要,农场成立教育委员会,统管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出台《教育改革总体方案》,为焕发学校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教育系统实行定员、定编、定岗、定责,进行教职工双考(考试、考核)三岗(在岗、试岗、待岗)制和必要的校内工资、资金制度改革。
1993年8 月,根据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农场小学一年、初中一年新生开始使用国编义务教育教材及与其相配套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课本逐年过渡。
1995年3 月,根据上级要求,农场教委、中小学及有关部门开始进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准备工作。经农场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和人民群众的努力,1996年8月,农场“两基”工作基本通过省检。
1996年8 月起,农场中小学开始正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学制,即5 、4 制。
1996年9 月,根据“九五”规划和农场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教委办制定《1996—2010七星泡农场教育发展规划》。
1997年3 月,为及时保存教育资料、总结指导今后工作,教委办开始编写下发年度《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统计》,并决定今后形成制度,每年编写一本。
1997年3 月,为九三分局素质教育活动月,农场掀起中小学素质教育转轨宣传学习高潮。6 月,教委、职业高中、中学、场直小学分别派出1 人参加九三分局组织的赴鸡西进行素质教育考察。11月,农场教委出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全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从此拉开帷幕。
1997年8 月,随着九三垦区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农场投资1 007 万元,建设校舍、购置设备,实现全场小学集中办学,从此生产队无学校。新小学命名为七星泡小学。至1999年全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高中各一所。
2000年10月23日,省政府“两基”巩固提高检查组对农场进行年检。迎检工作自1999年10月起,制定方案,建立组织,落实责任,以硬件建设、素质教育实施、控辍与扶助贫困学生为重点,农场在1998、1999两年为中小学基础设施投资232 万元的基础上,克服了经济不景气、资金不足带来的重重困难,又为教育投入80多万元,为中学体育馆装修,为中小学添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全场职工干部为贫困学生捐款1 1.6 万元。教委和学校领导深入基层生产队,对辍学学生进行劝返。与此同时,中小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度开展课外活动,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农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组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