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职业高中教育

第六节 职业高中教育



  一、教学教研
  
  1986年职高有教学班12个、专业设置11个,在校生400 人。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并在教学上有了“三个突破”,即:专业设置有突破、教研教法有突破、改革指导学习有突破。1987年,学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进一步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好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习课的关系,体现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精神。5 月,在农场总局甲级学校联合检查中,被评为农垦甲级重点职业高中。同时,每年教师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学生百科智力竞赛坚持不懈。1989年起,全局实行对流招生,学校在选准专业、多抓生源的情况下,开设了会统专业,共收学生100 余名。同年,在甲级校复检中,以507 分的好成绩榜上有名。到1990年初,招生工作、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实验室设备、电化教学手段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了体育队、文艺队,开设了书画班、英语班。首届“雪花杯”足球赛也拉开帷幕。为促进教师板书水平的提高,1991年11月举行了教师板书大赛,有6 人获奖。1991年,总局教育局局长马静光临学校,马局长说:“七星泡职业高中是职业教育的排头兵,发展很快,进步很大。” 7月4 日夜22时30分,发生火灾,大火烧毁了理化仓库、理化实验室、阅览室及农机、农学专业实验室,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使一些教学活动处于停滞状态,为此校领导节约开支多方筹措,购进7 万元理化专业教具、2000册图书,购置摄像机、录放机、电视机、照相机、幻灯片等近三万元的电教设备。1991年末,学校教研活动全面铺开。1992年,学校完善《教师工资与奖金挂钩制度》,用制度约束教师“德、能、勤、绩”。为解决教材问题,1993年初,学校狠抓教材建设,使1993年招收的电工、牧医专业开始用上了全国统编教材。7 月,王岩、刘芳等五名高三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八一农大,这是职业高中建校以来送出的第一批对口大学生。针对当时的国情,学校于1993年9 月增设《国情》课,每周一节,以学习十四大文件、邓小平第三卷和法律知识为要点。为加强专业课教学与实践结合,1994年职高牧医、书画、体育三个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夕,进行专业实习。体育班学生在场篮球赛上发挥了他们良好的球技,牧医班学生通过解剖病猪、腌猪等科目,增加实践经验,书画班学生书画汇报展在全场反响强烈。1994年10月职业高中开展“满意杯”教师评选活动,5 人被评为“满意杯”先进教师。1995年初,学校落实贯彻农场《一九九五年教育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进行了人事改革。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激励后进,树立典型,学校开展教师“创三佳”活动(即:最佳教学设计、最佳课堂教学、最佳作业批改)。1995年5 月,学校先后与赵光党校、省教育学院办起了中央党校函授经营本科班、教师自考中文专科班,学员共计106 人。为提高干部、工人、教师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从1996年初到2000年,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对机务人员、基层干部、技术员、教师、会计等进行短训。1996年开始成教中心、党校设置在职高,1996年末1997年初,学校担负起11个类别,651 人,70余天的培训任务。1996年,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和汽车拖拉机驾驶与维修两个新专业,实行“双学历”制,即职业高中结业证书和总局中等职业中专学历证书,并添置教练车、汽车塑料模型、录像带等3.6 万元的教学设备,投资1.8 万元装修100 平方米的微机室。1996年,全校有16名教师参加本科函授学习,5 名教师参加专科函授学习。在10月的教师资格过渡过程中,过渡38人,只有1 人未过渡。
  1997年开始,全体教师多次学习《人民教育》中关于素质教育文章,以探讨职教实施素质教育途径。1997年是香港回归年,学校以本专业为主,举办迎香港回归工美专业的书画展及幼师专业的文艺演出。1997年末通过对教师考核,决定在考核中处于尾数的三位教师下岗。1998年,为落实九三教育局“关于初三学生的分流问题”会议精神,4 月16日,学校从中学分流初三学生78人,从而避免初三学生毕业后辍学与流失,同时为普及高中教育打下基础。1998年农场投入10万元,为职业高中买回20台586 计算机,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了实践机会。1998年,职业高中工作重点放在衔接毕业生就业问题上,6 月,职业高中送出10名品学兼优学生到天津德达公司工作,这是职业高中衔接就业走出的第一步。7 —8 月,职业高中又为机关培训两批微机学员,共计40人。9 月开始,由教务处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公开课教学全面展开,组内相互听课、评议打分,每个教研组选出一名教师参加全校公开课教学。1999年5 月,第一届汽修班学生进行全面专业实习,学校的教练车开始工作。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驾驶、过障碍物、倒车等技能。毕业班高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全部下到各场直单位进行计算机实习。7 月,职业高中四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高职考试,成绩优异,全部被高职大学录取。11月,教师观摩课教学四人获奖,同时举办了学生数学知识竞赛。2000年,在黑龙江省扩大职业技术院校招生的大气候影响下,学校动员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职考试。备考20人,有15人参加7 月份的考试,最后有8 名同学分别被东北农大、省教育学院、省建筑学校、齐齐哈尔大学录取。9月份,职业高中没有继续招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
  从1986年起,为提高教师、学生的思想素质,职高定期组织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上好党课、团课、法制课,举办法制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1987年在发展的四名党员中,有两名学生。1988年9 月,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在同期举行的四届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行使校长权力聘任了副校长、主任、教师。1988年还恢复每周一升国旗仪式。1989年学校共青团根据场团委指示,进行整顿工作,对团员颁发团员证,进行考核。为加强学校、社会、家长之间的“三沟通”,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1989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三次报告会,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讲革命史、建场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90年初,职业高中成立120 个学雷锋活动小组,对生活有困难的场直离退休老干部开展“送温暖”活动。1990年9 月,农场投资近百万元,为职业高中新建一栋1 623 平方米的教学楼,教学楼竣工之即恰逢职高十年校庆之日,举办了庆祝活动,有图片展、报告会、文艺晚会。1991年请农场党委副书记对学生进行了“反和平演变”教育,播放电教片《世纪末的战争》和《波澜壮阔七十年》,举办了建党七十周年报告会和文艺演出。9 月初,驻嫩519196部队战士赵凌、任博到校对学生进行7 个科目,15天188 学时的军训,从此每学年初学生都进行军训活动。12月,关心下一代协会成员吴国范到学校进行国情教育,作了《缅怀革命先驱、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1992年11月,《以学农、爱农、务农为主线,全面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经验材料在省“职业道德经验交流会”上交流获得二等奖。1993年共青团加强模范作用教育,学生积极要求入团,并组织学雷锋小组4 个,写入党申请书2 人。“五四”青年节举办了“卡拉OK”歌手赛:“七一”党的生日举办了以歌颂党为主题的联欢会;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赶排了专题文艺节目。1994年初,为贯彻《七星泡农场教育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在校长负责制运行中,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工资结构制、全员合同制,编制变为65人。编外6 人、二线1 人、试岗3 人、待岗3 人、停薪留职7 人。3 月,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学校召开了“学习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的动员会。5 月召开“讲道德、守纪律、争做文明学生”动员会。1995年,学校德育工作又上新台阶,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在工美班率先搞起了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对症下药,做学生思想工作。机电班设计了告别“三厅一室”主题班会,全体同学在告别仪式上签字。1996年,职高主要抓了“三风建设”,即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同时,在教师节期间,政教处、工会、团委共同开展和举办了“五个一”活动,即出一期板报,写给老师一封信,开一个师生座谈会,搞一次书画展,出一期征文,全年开展了团员与老干部火炬接力赛、拔河赛、夏季野游、乒乓球赛等活动。1996年,在抓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家庭教育,为此开展家长联谊活动,互通信息,因材施教。11,学校召开“九六”新生家长会,会上向家长介绍学校概况,组织参观教学楼,观看专题片,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观看了解,真正感到职业高中的确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1997年5 月,在场运动会中职高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97年6 月,以香港回归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有讲演、广播、板报、主题班会、歌舞等形式。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学生们参加插水稻、铺地膜、铲地等劳动。1998年9 月,职业高中人事制度改革,教职工“双考上岗”,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职业高中的编制由原54人,变为41人,教师跨学科教学,人人兼职工作。1999年4月,总局教育局督导王庆范,在管局教育局领导、农场场长郑勋陪同下来职业高中检查工作。5 月,在九三局中小学球类比赛中,校男篮获第一名。同月,召开全校学生家长及毕业生家长会议,王德申副场长参加此会,会上校领导向家长们传达他们对丹东、烟台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考察情况,决定与其联合办学,校方提供就业出路,这是职业高中为衔接就业走出的第二步。8 月末5 名职业高中学生奔赴丹东第二技工学校就读。2000年职业高中继续走衔接就业的路子,宾馆专业10名学生被送到哈尔滨农垦大厦实习,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有两名优秀的学生被农垦大厦留用。
  三、勤工俭学和后勤
  从1986年起,学校的后勤工作以抓食堂工作为重点,班子会议经常研究食堂工作,食堂每周公布一次食谱。新建宿舍交付使用,八人一屋,环境、住宿条件大为改观。1988年食堂添置了和面机,减轻服务人员劳动强度。1988年5 月,建成80平方米的冰棍厂,6 月建成60平方米的服务部,这样职业高中勤工俭学有了好的项目。到1990年,职业高中食堂管理制度更加 购入物品及时验收入库,领用调出领导批准手续健全,建立赔偿制度,定期召开伙食委员会会议,为学生做生日饭、病号饭,暑假建100 平方米的猪舍。种植了土豆、大头菜,养猪40头。1991年开始,食堂作业实现标准化,做到“三净”、“四线”、“五化”,宿舍管理“四齐”、“五无”。在校园建设方面打水泥篮球场两个,面积达1200平方米,教学楼水泥甬道300 平方米,楼后甬道150 平方米,建花坛15个,铺学生宿舍甬道300 平方米,建植物园6000平方米,栽花木达24种。勤工俭学收入52540 元。由于意外的火灾出现,1992年整个后勤工作重点放在安全保卫方面,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制定防火、防盗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993年到1995年整个后勤工作改革力度加大,食堂由原来的11人精减到7 人,水房由2 人精减到1 人。校园建设,1993年铺甬道80延长米,建标准中餐厅100 平方米,建自行车棚40平方米,改建车库一个,为植物园移栽花木15种。1994年建成鸡舍105 平方米,建鹅舍125 平方米,扩建植物园1800平方米,建果园2850平方米,栽种大秋、沙果、李子等果树。1994年,种10公顷甜菜,4 公顷玉米,1 公顷白瓜籽,培育木耳椴5000段,养猪50头,养鹅430 只,产值20万元。1995年甜菜、大豆、木耳椴、养猪产值17.8万元。1996年,为配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物质基础和生活服务,打破“大锅饭”,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小食堂实行承包经营。1996年的勤工俭学项目,猪舍由赵艳承包,上交3 万元;小卖店由李桂华承包,上交3500元;学校种植甜菜7公顷;成立建筑维修队1 个。校园建设上投资6000多元,建植物园、日月门和风景墙各一处,新建两处铜塑、三座花坛,安装校内路灯,安装闭路电视。1997年10月,职高东侧盖起车库和鸡舍。1998年9 月,经过人事制度改革,食堂人员定编4 人,水房1 人,值班2 人。1998年,鸡舍改建为中餐厅,原中餐厅改为洗漱间,为住宿学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在勤工俭学方面,以种植、养殖业为主。1997年、1998年种甜菜,以承包形式养猪20头,养兔100 只,由于年景的关系,勤工俭学效益一般。1999年,在农场的大力支持下,职业高中改建了宿舍、食堂,宿舍达到公寓式标准,四人一间。2000年学校种小麦、大豆,学校的校田地承包给个人种大豆、白菜。由于住宿生的减少,学校辞去临时工,食堂服务人员缩减为3 人。
               职业高中学生情况统计表
  表7—12



                职业高中教职工统计表
  表7—13



               职业高中中层以上干部一览表
  表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