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初级卫生保健
第七节 初级卫生保健
一、调查和宣传
1986年8 月份,由九三局卫生局组织的初级卫生保健培训班在山河农场开班,历时5 天。根据当时的培训内容和会议精神,七星泡卫生科组织人员下到各基层连队,由卫生所卫生人员配合,深入到每家每户,一是对区域人群的衣、食、住、行、环境等进行卫生习惯的调查摸底;二是进行人人都应该有自我保健意识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工作。调查的内容和宣传工作,给后来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实施
1990年,传达贯彻了总局初级卫生保健培训班会议精神,学习了有关文件和外地经验。
1990年开始,卫生事业费拨款557.1 万元,占农场财务支出的8%,用于基层卫生所建设78.6万元,占卫生事业经费的14%,用于预防保健129 万元,占卫生事业经费的23.2%。另外投资365 万元(国投5 万元、农场投179 万元、家庭农场投46万元、个人投135 万元)用于打深水井25眼。1990年至2000年之间投资2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公共厕所60余座。1990年至1994年,按上级规定,每亩地提取0.5 元,全场共计提取资金23.4万元,用于基层卫生所房屋的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居住条件,进行公益事业建设,搞好场区、队区环境卫生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建设,1996年至2000年共投资2381万元。其中,1267万元用于场区主干路水泥路面硬化。
公益楼房和居民商业楼以及住宅楼总建筑面积57035平方米,共投资5300 万元。
投资300余万元,改造下排水工程6里。
闭路电视投资293万元。
投资114万元,增加和更新千元以上医疗设备,共38台件。
1991年至2000年,在电视台开办了人口与初级卫生保健知识讲座专题节目40余次,举办初级卫生保健科普知识竞赛3 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全场实现五化(道路砂石化、绿化、美化、净化、畜禽圈养化),五线(排水沟一条线、障子一条线、路旁树木一条线、道路一条线、房舍一条线)。
农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规定标准。
水质卫生好转。全场30口水井,1990年以前,水质合格率为45%,1988年为93%,全场吃上了卫生安全水,自来水普及率100%。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受检合格率100%,食品卫生合格率95%,食品卫生监测率100%,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100%,餐具消毒合格率100%。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卡介苗为100%、麻疹疫苗100%,麻痹糖丸100%、“百、白、破”100%,儿童“四苗”覆盖率达100%,建卡率100%。
地方病(大骨节病和地甲病)发病率由1991年的3.49%,下降到2000年的0.06%。全场人民都吃上了硒碘盐。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率100%,受检合格率为93%,从业人员体检率为99%。
学校卫生管理规范化,1993年至1998年龋齿发病率由32.9%,下降到14%。沙眼患病率由3.5%下降到1.26%。1996年至1998年,投服驱蛔药5344人次。近视、龋齿、沙眼、蛔虫四病矫治率为95%。
妇幼保健。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100%,婴儿死亡率由1992年的2.9%下降到2000年的零。住院分娩率100%每年对育龄妇女进行两次生殖保健工作。
计划生育年年达标。到2000年,出生率控制在8.48‰,死亡率5.30‰,综合节育95.34%,自然增长率3.2‰,计划生育率为100%。
闭路电视入户率场直98%,生产连队58%。
程控电话入户率45.4%。
1994年荣获总局初级卫生保健先进集体。同年,管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现场会在七星泡农场召开。
1999年,总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现场会在七星泡农场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