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以上劳动模范马绍海
第二章 先进人物简介
一、省以上劳动模范马绍海
马绍海
马绍海,男,汉族,1966年8 月18日出生于七星泡农场一队,1983年初中毕业后,马绍海就参加了机务工作。1986年调入十二队。历任学员、机务统计、车长等职务。开过东方红机车、E512收获机和E514收获机,后改开1075收获机。1993年10月25日加人中国共产党。
马绍海到2000年8 月虽然只有34岁,但却有17年工龄。这17年他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都是走在全场同行的最前列。特别是1986年到十二队开始驾驶E512收获机,他的实干精神是方园几十里地出了名的。1990年队里从国外进了一台E516联合收获机,他成了这台机车的第一个主人。对这台车他比以前的车更爱惜了,每次完工,他都精心检修、清洗、保养。别人用一个小时,他用几个小时,特别当机车转让个人后,别人为了控制成本,能对付用的零件,都对付用,怕花钱。而马绍海不怕花钱,坚决换件。他说:“整个机器是一个整体,一个部分对付用,别的部分就要跟着担过量负荷,加大磨损,运行不正常。结果怕花小钱,最后花大钱,又耽误时间,完不成生产任务,哪有经济效益呢?”这台车伴着他整整度过7 年。收获季节马绍海有的时候早晨5 点开干,一千就到下半夜,如果没有露水,就连轴转了,有的时候连续五六天不回家,困了枕着麦杆睡一小觉起来再干。饭来了,有时在半睡半醒中把饭吃了下去。为了驱赶睡魔,咬破嘴唇,用蘸凉水的毛巾包在额头上,或用搬手敲打身体,振奋精神是经常的事。他的作业量每年都不下400 垧地,最多的年头干到500 垧,有的时候,一年干了三年活,一台机车顶三台用。承包后,别人都愿意干大活,拿整块地,省力挣钱多,可马绍海偏偏愿意干那些距离远的地和边角地。在自己心里进行平衡的砝码是“党员”、“劳模”,吃亏的事能让给别人吗?
马绍海的工作,不单受到了职工群众、基层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也受到了上级各级组织重视,他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标兵;1996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97年4 月28日去省城参加了表彰会。1999年5 月1 日,他披着彩带,胸前挂着“五一”劳动奖章,坐在人民大会堂中,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方继先
方继先,男,汉族。194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泰康县一个贫农家庭。1960年参加工作,当过学徒工、医生、民兵连长。1979年调入七星泡农场后历任统计、副队长、队长职务。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林业公司防火办主任。
1985年方继先调入农场边远生产队二十八队当队长。该队当时由于办家庭农场的失败,职工挂账多,生产队状况相当差,人心涣散。本队职工大多数不上班,都到附近部队的红峰农场去打工。在生产生活上给领导出难题,使生产队很难管理。针对这种局面,方继先刚一到任就开始走家串户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讲清了形势,立下承诺,大多数职工回到了生产一线。由于领导和群众共同努力,二十八队当年获得大丰收,盈利30多万元。经济情况好转了,人心也就稳定了,二十八队一跃成为农场的先进生产队。
1987年方继先调入第四生产队任队长,当时四队状况也是年年不盈利,环境脏乱,正赶上办家庭农场,职工思想情况混乱,土地不好承包。方继先首先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把难以承包的土地由党员干部承包。用二年时间把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成了职工抢着承包的土地。土地条件改善了,又从种子上下功夫。从德都引进小麦优良品种“179 ”,大豆新品种黑河五号。四队一跃成为农场的先进生产队,年盈利80万元。在农业取得好成果的形势下,他又抓起环境建设工作。队区开始全部达到沙石化,家属区无垃圾、无柴草堆、家畜全部圈养,使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然后又维修了办公室,增设职工活动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方继先不断地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使职工家庭用上了自来水,烧上了液化气。老干部、劳模住上了小康房。1990年四队跨进了总局级小康队行列。方继先在第四生产队任职期间,四队经济效益多年超百万,农场增加了收入,职工也富起来了。四队先后被管局、总局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获得了较高荣誉,连续五年被管局评为劳动模范。1990—1992年连续三年被管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黑河地区改革排头兵。1991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岳宝华
岳宝华,男,汉族,原籍河南省,1958年出生,大专学历。1976年8 月在大西江农场参加工作,任教师。1978年调入七星泡农场十二队工作,任机务工人。1979年调入七星泡农场九队任生产队统计、副队长。198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86年任九队党支部书记。1992年在农垦总局党校离职学习三年。1994年毕业后任场经贸公司总经理、场长助理。1997年任畜牧水产总公司总经理,后改任自营公司总经理。1998年调人职业高中任党支部书记。
1986年春播时,岳宝华这个新上任的九队支部书记没有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和职工一样在田里扛化肥卸种子。秋天由于自然灾害严重,他带领职工在田间奋战了几天几夜进行抢收。1988年,他在九队首先把大组承包改成三个家庭农场,划化小了核算单位。这样激发了职工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他在职期间九队连续五年盈利。1990年九队盈利超百万元,1991年九队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从1988年开始,他主持规划了队区,当年植树万余株,修整了队区全部道路,拉沙石上百车,建起了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家家吃上了自来水,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办公室门前安装了铁大门,建造了花坛和宣传栏。九队环境建设一跃成为九三管局之首。凡是和群众利益相关的事,他都挂在心上。在场部读中学的学生,因为几年来农场没有九队通勤车,所以只要放假、开学他都亲自过问派车接送。对于贫困户、子女多的老职工,在分园田地、甜菜地时都给予照顾,秋季维修时,他都亲自联系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分到各户,实在困难的家庭门窗还给刷上油漆。
职工有病,他派车送往医院、派人护理,帮助解决家庭中困难。职工秦福江患有精神病,家里只有年过半百的父母,他把秦福江送往富裕精神病院治疗,家里老人则由他经常看望,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有的群众为感谢他给他送钱,他都婉言谢绝了。
自1982年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农场、管局、总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黑河地区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