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难忘的十五年

附录

一、回忆录

难忘的十五年


              苗和都
  我是1986年1 月份进农场班子任党委副书记的。15年来,我与五届班子成员共事,先后与三名场长搭班子。在这15年里七星泡农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五届班子承前启后铸辉煌
  (一)1986年1 月至1987年5 月。这届班子由王志涛任党委书记,刘宪华任场长。这时农场刚刚结束劳改体制,重新隶属于九三农场管理局领导,由于1985年以前的一年多时间属黑龙江省劳改局领导,在“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方针的指导下,当时七星泡农场未曾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仍然是由农场统一经营。农场划归九三分局领导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试点兴办职工家庭农场。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场长负责制。
  由于1984年变为劳改农场时,干部职工情绪不稳,劳改局又给七星泡增加了400 多万元债务,诸多原因造成了暂时困难。这一年多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叫做“体制转轨、推进改革”。
  (二)1987年5 月至1992年6 月是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的五年。这届班子由李志任党委书记,刘宪华任场长。
  这期间除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推进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工作以外,从1991年起场长刘宪华就提出让利于民的政策,尽量让职工从改革中得到实惠。1991年冬天,为了调动职工种地的积极性,在土地承包收费已经很低的基础上,刘宪华同志又提出每亩再下调5 元地费,受到了生产队干部职工的普遍欢迎。
  为了加快农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农场十分重视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时我任党委副书记,分工具体抓这项工作。当时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规划,按照“五化五线”的要求对全场各单位进行重新规划。第二项任务是在规划的基础上抓建设。如要求各单位必有“二场三室”,有花坛、有大门。那几年农场每年投在硬件建设上的资金不下百万元。九队、十二队、六队、七队、二十四队还先后建起了铁大门、砖大门,很是壮观。第三项任务是抓活动,因为当时场队两级工会“二场三室”齐全,每年都要举行各类大型活动。如交谊舞大赛、卡拉0K演唱比赛、演讲会、体育比赛等。除此之外,当时基层单位的各项职工业余活动也非常丰富。第四项任务就是抓教育。以争做“四有”新人为重点的各类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如当时老干部科和团委共同抓的老干部“三下六讲”活动曾坚持几年常抓不懈,而且常抓常新,每年都有提高和发展。由于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受到了总局老干部处和总局团委的好评。1990年9 月,总局系统的老干部“三下六讲”经验交流会在七星泡农场召开,农场当时还受到了省里表彰。1992年,省委省政府授予七星泡农场“文明村建设先进场”的荣誉称号。
  (三)1992年7 月至1995年7 月。继续实行让利于民的政策,这届班子由我任党委书记,刘宪华任场长。
  1992年是个平丰年,但到了1993年,老天就不帮忙了,从春到夏各类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可到了7 月份,几场暴雨使土地饱和,麦收工作开局就被动,整个麦收异常艰苦,损失惨重,小麦几乎一半以上发芽,亩产只有300 多斤。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农场没向职工转嫁危机和困难,仍继续坚持让利于民的政策。1993年大灾之后,由于1994、1995两年灾害不多,在过去几年让利的情况下,使职工群众从种地中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1995年7 月至1998年10月。深化改革,打牢基础。这届班子由我任党委书记,刘炳东任场长。
  前几届班子由于采取了让利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职工从中受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农场财力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从1995年麦收开始进行了农场与职工利益分配的政策调整,由过去农场每年从土地中只收2000多万元调到了5000多万元。农场把这钱主要用于弥补过去基本建设的欠账。一是1996年投资600 万元兴建了种子加工线;二是1996至1997年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高标准小学校,实现了全场小学集中办学;三是1997年投资近千万元硬化了七星街路面;四是1998年投资400 多万元兴建了七星泡农场职工医院,投资300 万元兴建了场部主干下排水管道;五是1998年投资400 多万元建起了近6000平方米的七星泡商贸城,由此极大地带动了农场个体商业经营户的发展。除此之外,农场还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快了职工住宅楼房化的步伐。从1996年到1998年,新建职工住宅15000 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住房条件。
  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1995年底起,先是对机关机构设制,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之后又对财会、教师、卫生三战线进行了以“双考”上岗、末位淘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分配制度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二是从1997年底开始酝酿,到1998年初,进行了模拟股份制运作,农场乳品厂、粮油加工厂、建筑工程公司、水产公司、林业公司、种子公司均进行了模拟股份制运作的改革。
  但由于改管脱节,机制不到位,加上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不解放,导致股份制企业和干部职工负盈不负亏,等、靠、要现象严重,给我们以极大的教训和启示。
  (五)1998年10月至2000年。在两个风险夹击的困境中求发展。这届班子还是由我任党委书记,郑勋任场长。
  从1997年以来的四年中,我场与分局其他农场一样,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97年和1998年遭受了严重的涝灾,使小麦大面积发芽减产,大豆质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1999年和2000年又遇受了严重的旱灾,各类作物减产在40%左右。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时,从1998年以后粮食价格又持续走低,造成1998、1999两年农场严重亏损,职工收人下降。为了体现民本思想,减轻职工负担,充分调动职工种地的积极性,1998年农场为农业职工补亏2300万元,1999年农场又为职工补亏2700多万元。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2000年农场在结构调整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小麦全部实现高强筋优质品种,大豆也多是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尽管我们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从农场的实际出发,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农场的前途是光明的。
  二、总结教训,加强管理再创新高。
  作为七星泡农场近五届班子的成员之一,我亲身经历了农场15年来的发展历程。15年来我们七星泡农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但在这15年里我们也曾走过一些弯路,也曾遇到过挫折。特别是在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管理、发展、稳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曾有一些失误,付出过沉痛的代价。总结过去,我们感到经验和教训一样重要,沉痛的教训也不失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深深牢记。
  一个企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时刻抓住管理这个主题,尤其要注重加强企业的战略决策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成本运作管理,营销机制管理。这四个方面的管理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哪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这四个方面构成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机整体,核心问题还是坚持依法治企,民主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企业依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进入新世纪,七星泡农场的未来会更加美好。